因為焦慮 所以寂寞

人類是群居動物,社交生活就是我們的基本。當我們感到寂寞時,在無意識間,我們已經為自己扣上「社交失敗」的罪名。

 

John Cacioppo一次TED的演講中分享,在演化機制下,當我們感到自己在社交圈裏不受歡迎時,大腦就會進入自我保護的模式。在這模式中,即使我們仍然有跟別人連繫的需要,但焦慮的大腦卻讓我們試圖以自我保護代替連結。我們或許會變得更加提防別人,又或者會更努力嘗試迎合他人。結果,我們一方面想努力融入群體,另一方面卻又不想跟別人太過親近;我們不敢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真正的聲音,也不容讓自己流露真正的情感。

 

可是,即使努力合群,我們仍然未能夠擁有真正的歸屬感。因為,我們不過是在用別人想看到的形象來與人連繫,這樣的我們會很寂寞。沒有任何事,比與別人一起時所感到的寂寞,更讓人寂寞。焦慮讓我們要把真實的自己收藏。那個虛假的自己走進群體裏去了,但真正的自己,卻仍然感到寂寞。

 

可能你會說,要交到真朋友好難,雖然寂寞也許不好受,但如果我不嘗試與朋友交心,至少不用面對被拒絕時的尷尬,也不用面對在關係中出現的各種衝突和張力。但你知道嗎?寂寞是很危險的。空氣污染會使人類提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5%;癡肥會人類提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20%;酗酒會人類提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30%;寂寞呢?是45%。

 

寂寞是我們都要面對的問題。可幸的是,寂寞是有解藥的。解藥就是真正地與別人連結。但我不是想鼓勵你要擴大社交圈子,也不是要請你去接觸更多人,而是想幫助你在與別人相處時,感受到情感的連繫。例如:我們可以留意自己在跟別人互動時,究竟懷着善意抑或心存自私;留意自己的行事為人,是否可以讓別人感到安心。當別人嘗試信任我們,讓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時,我們能否接納對方的不完美?

 

謝智星

突破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