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歷史

(網上圖片)

多年前,還記得在杭州參觀胡雪巖故居,讓我一瞥這「紅頂商人」的氣派和故事,透過胡雪巖傳奇的一生,讓我們看到個人與國家的整體歷史如何交錯在一起。

 

今夏,香港話劇團重新演出《親愛的,胡雪巖》,坐在觀眾席的我,看得興味盎然。究竟由一個時代的人物構成的一齣歷史故事劇,為甚麼直到今天仍舊說話?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Croce)這句話的重點是強調歷史的「現代性」,當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曾作了如下的闡釋:「沒有一個過去史真正是歷史,如果它不引起現實的思索,打動現實的興趣,和現實的心靈生活打成一片。過去史在我的現時思想活動中才能復甦,才獲得它的歷史性。所以一切歷史都必是現時史……着重歷史的現時性,其實就是着重歷史與生活的聯貫」。

 

看來,歷史故事所背負的意義,不在於資料的搜羅與鋪陳,而在於借古喻今,折射出人生百態,世道炎涼的社會現實,叫世人引以為鑑。對朱光潛先生來說,就是「過去只有和當前的視域相重合的時候,才為人所理解」,亦即是克羅齊所講「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本意和可貴之處。

 

劇中有一個段落,說到胡雪巖一生叱咤官場、商場、洋場,最後卻墮入一場政治漩渦,走上窮途末路。他的親信小僕賴老四對所發出的有感而發,認為人過了五十歲,就不再用腦袋去思考,而是依仗經驗。導演似乎是要將胡雪巖的過失歸咎於他前半生的成功,大概是要提醒一代人,千萬不要被從前的成功所蒙蔽,必須審時度勢,否則將難逃主人公同樣的失敗……

 

劇作者努力呈現人性的優點——勇敢、視野、忠義,乃至人性的弱點——虛榮、盲目、自我,帶出現實的本質和真實。生在晚清的胡雪巖,他的抱負,盡顯不可一世的氣量;他的命途,緊連於家國的命運,卻道盡了一個時代的興衰。

 

雖然一個人的經歷,無法反映社會、國家異常複雜的全貌;要梳理好一段歷史,也絕非一齣故事劇可以理清,但能夠引起人反思昨天的種種,以至洞悉今天的世情,就總算是有價值的了!

 

 

 

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