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得到溫暖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五部原創圖畫故事之二:《喪屍小孩》——有個小男孩生於某個小村莊,他皮膚蒼白,眼睛非常大。隨着孩子長大,媽媽自然而然地知道了,這個孩子完全沒有情感,是個只有食欲的喪屍。為避開村民們的耳目,媽媽把孩子關在地下室,每晚都偷別人家的家畜給他吃,偷偷把他養大。就那樣過了好幾年,某天,村莊裏瘟疫肆虐,剩下的家畜都死光了,也死了很多人。就連活着的人,也全都離開了村莊。媽媽無法丟下兒子離開,於是把自己的一條腿砍下來,給哭喊着肚子餓的孩子吃。後來又砍掉一隻手臂,就這樣,把四肢都給了孩子,最終只剩下軀幹。她最後自己爬向孩子的懷中,把剩下的身軀給了他。孩子用雙臂緊緊抱着只剩下軀幹的媽媽,第一次開口說話,「媽媽,真是溫暖啊。」孩子想要的,究竟是食物,還是媽媽的溫暖呢?

 

這是一個關於「餓」的故事。人有各種的需要,當需要不被滿足,我們就覺得「餓」。餓代表了缺乏,也促成了渴想。英文的「Long For」更貼切地反映出對需要的長長等待,正正因為長久的缺乏,使得我們更為渴求。「餓」讓我們對需要捉得更緊。久未滿足而產生的空虛與焦躁,使得我們變得狼吞虎嚥,爭取一份久違的滿足。只是這焦急容易讓我們捉錯用神,不斷地往嘴裏灌食,飢餓卻不見得能舒緩,然後因着飢餓,又再盲目地灌食。這好像有時為了療瘉心底的傷,我們都會嘗試把不同東西往傷口上敷。時而奏效,時而適得其反,我們會以物質上的安舒、感觀上的享受,回應心靈的餓與渴。愈是覺得空虛,愈要往心內灌,直到一天我們都身心俱疲。

 

或許我們有時都忘卻了那份單純的溫暖,那份被看見、被聆聽的窩心溫暖,看不見捉不着,卻又實在無比。一句問候、一刻陪伴,成為他人眼中刻下的重視,叫我們看見生命不只是孤軍作戰。窩心的陪伴,使我們的心靈得到飽足,打從心底裏重拾那生命的力量,並鼓起勇氣一步步走出傷痛,在無常的生命中,穩步走下去。渴望得到溫暖,也是人之常情吧。記住,你並不是孤身一人。

 

陳文鏢

突破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