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認識自己

人的身分是由他的過去、現在及將來組成。昨日的我塑造出今日的我,而今日的我亦造就他日的我。人可一面活着,盡心投入其中,一面又可退後一步去看及認識自己;無論裏外,都有可認識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多一些,例如:採取歷史學者(historian)的角度,回顧過去的經歷,從中了解自己是怎樣走過來的;採取素描畫家(portrait-painter)的視覺去捕捉自己的外貌、特徵和氣質;模仿心理學家(psychologist),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去了解自己的心靈樣貌。

 

對於自己的種種,人應盡力了解、接納和面對,能與自己打交道,能肯定自己的獨特性,才能把生涯規劃做好。這不是自戀,因自戀的人看不清自己的全貌和位份,也看不清別人,只會自我陶醉或唯我獨尊。

 

人亦可以讀一些成長心理學的書,多明白一些人類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看看自己的發展歷程,哪些是好或順利、甚麼地方受到窒礙及需要補足;也可以多了解自己的個性——究竟自己性情是屬內向還是外向、積極還是被動、勇敢還是怯懦的?若明白多了,便可以因勢利導,或以強補弱,令自己更有能量(capacity)去面對人生了,例如當發現自己較內向怯懦時,每逢遇到新挑戰,便要多做心理準備工夫、多考量一下環境、多自我操練,並多借助別人(包括同伴和同僚)的長處來克服或補助本身的弱點。反過來,若自己比較外向好動,又容易結交朋友,不怕考驗,卻又害怕孤單的話,在職場若遇到升級要當領導的機會,便要有心理準備在必要時能獨排眾議、堅守立場,也要學習如何獨處,否則便會減低自己領導的效能。

 

如想再多一點明白自己的強弱,方便規劃的話,除了多閱讀、回顧和反思外, 也可以探討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論(坊間也有不少相關的書籍,例如李平譯的《經營多元智能》一書,很不錯的!),去了解自己哪些智能 (intelligences)較強、哪些較弱,是語文(linguistic)、邏輯數理(logical-mathematical)、音樂(musical)、肢體運作(bodily-kinesthetic)、視覺空間 (visual-spatial)、人際(interpersonal)、內省(intrapersonal)、自然意識(naturalist),還是對存有的感悟(existential)呢?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