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抵萬金

2020年終,傳來鋼琴家傅聰逝世的消息,感覺又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傅聰參加在波蘭舉行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成為首位在世界級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是華人的驕傲。還記得,爸爸牽着我的小手,第一次帶我到大會堂聽音樂,剛好就是傅聰的鋼琴獨奏,片段仍然歷歷在目。時移勢易,我最後一次現場欣賞傅聰的演出,是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時為1999年。

 

想起來,我是先認識兒子,然後才知道他的父親是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他的著作《傅雷家書》膾炙人口,記錄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妻寫給孩子的近二百封書信。身處當時的大環境下,傅雷在信中曾這樣訓諭兒子,「藝術家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勇敢、更堅忍。」我相信傅聰早已有所體悟,活出真摯的藝術人生,而這書對我還有一重特別的意義!

 

那一年,移居外地的老爸突然離世,在他少量個人的隨身書籍中,赫然發現一本《傅雷家書》,在章節之間,有着他親筆留下的記號!更驚訝的是在他牀頭的抽屜內,找到了我留學時寫給家中的信——一捆久違、泛黃了的信紙。頃刻間,我終於明白爸爸的心意。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與生活在異地的孩子通信,透過文字傳達人生的道理,字裏行間盛載的不單是提點,更是濃濃的思念。昔日,見信如見人;今天,科技令視像無遠弗屆。但綫上的即時互動,有時反而叫人有口難言,不能心平氣和地溝通、交流。看來,一點距離或者更容易讓人說出心底話,收信者亦可以有安靜、沉澱的空間,實在值得大家重拾這失落了的寫信藝術。

 

在一些青少年的營會活動中,我們會邀請學員給父親寫一封信。因為父子兩代的隔閡往往比較大,特別是在這所謂「無父的世代」,我們很希望下一代能透過文字,傳情達意。若可以的話,回家後可以送給父親,通常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傅聰是一個幸福的人:雖生在亂世,仍可以享受父親的循循善導,感受為父的心腸!還願大家好好珍惜。

 

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