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在中國神學院任教一門科延伸課,名為:「自我認識與成長」。我選了《生命軌迹》作為指定讀本,翻開書的出版頁,驚覺本書是2000年出版的,來年就是二十五周年。
如今出版市道艱難,實體書的出版能夠再印一、兩版已經十分難能可貴,我這本書修訂過一次,最近的版本是第十四次印的了。一本書能經歷了四分一世紀而仍有人買來閱讀,實在是一個奇蹟。筆者知道一些大專院校和教會團體,會用這本書作成長小組的教材,這是它長壽的原因。可能成長的主題是永恒和歷久常新的。
懷著感恩和感動的心,我向突破的市場部和出版部同事,提出製作二十五周年紀念版的提議,他們聽到我的想法都十分雀躍。為了使本書更加完整,我建議增加兩個主題,就是本源家庭和性別。這兩個都是個人成長十分核心的課題,也是我過往經常研究和寫作的。我在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成長課都有加插這兩個主題。希望擁戴這本書的舊讀者,會因為這兩個新加的主題而買來閱讀和留念。
二十五年其實不是短的日子,當年為我編輯的梁柏堅弟兄,現在已經擔負重任,是突破機構的副總幹事。
成長其實不單是年輕人的事,我近年對容格心理學「陰影」的主題也多了一些體驗,所以在整合「兩極的我」那章,我增加了一些篇幅,也增強了陰影的主題,希望讀者也喜歡這課題的進深描述。
筆者在自己的輔導工作和教學已經走到事業上的尾聲,也快退休了,但看到生命的成長仍然給我無比的喜悅。但願這本書繼續幫助讀者反思自己的生命,能在整全的自我中,發掘到成長的契機,也有心有力幫助身邊的年青人成長。這樣,這本書就完成了它成書的使命。
撰文:區祥江
輔導科教授,突破書籍作者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