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恢復是經歷能力感、價值感以及歸屬感的結果。今期會跟大家分享歸屬感的形成。
我們需要高度參與不同場景和群體,去發現自己的真正所屬。如果你屬於一個群體,你自自然然會知道,反之亦然。首個讓人經歷歸屬感的是家庭。子女在父母的保護、供養和教導中,在最平常不過的互動累積下來的點滴:你夜深回家父母為你留了一盞燈;認真聆聽子女的表達,即使他 / 她的想法稚嫩;重視並參與子女的生命歷程,為他的成長慶祝;或者一句及時的安慰、一個真誠的擁抱等等。
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經歷生命的片段,建立起子女對自身存在的認同感,讓他經歷自己是重要而不可取代的,並非可有可無。隨着成長,子女接觸擴闊,真實的歸屬感也可以是一些群體,讓你經歷到共鳴,有相連的感覺,甚至遇到一些群體擁抱同一夢想,這些群體也是人經歷歸屬的所在。有歸屬的人,就像有母港的船隻,船由此而起航,帶着不同的任務起航。船隻去到不同的目的地,不會在茫茫大海中隨風飄浮,到達各個中途站,停泊下錨直到完成任務,最終它會回到母港。一個人若經歷到有所歸屬,他內心穩妥,因他知道要往哪裡去,也曉得母港期待自己的歸航。
因此,有歸屬感的人更敢於離開安舒區,投身參與真實的世界並成為其中一分子,貢獻一己所長。當他經歷到自己屬於這個真實的世界,也自然不會沉醉於虛擬世界。因此,你若發現一個人沉醉虛擬世界,你需要明白其實那是一個結果,成因是他未能在真實世界中發現自己可以參與的群體。歸屬感的恢復,伴隨着價值感和能力感,他不僅恢復自我形象和身分,他也會開始發現一己之長,在追夢之旅的路上遇上有共同心志的群體,也會更清晰自己人生的方向。
陳志耀
生命教育基會義務總幹事 EDIT Workshop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