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Gig Economy)

Slash的工作形態,很自然會引發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討論。零工經濟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其中Uber可謂典型的零工經濟模式──乘客只要利用網站或應用程式在網上簽定合約或訂單,然後網站快速配對雙方要求,一些有車階級而車又閒置的人,便可以藉此獲得額外收入,整個過程不受時間、地域及僱主限制。不過問題來了:在這個新經濟模式中,誰掌握和控制資訊?如雙方所得資訊未必屬實,而受應用程式操控者蒙騙,要求雙方繳付額外費用,便形成剝削。譬如乘客透過應用程式得悉繁忙時段需要附加車資,但司機並不知情,乘客可能是多付了,但司機卻不會因此多得收入,此乃不公平的現象。如法例追不上時代,沒規管這類應用程式,司機和乘客也不受法律保障。

  

新加坡政府很開明,早已將Uber合法化,並且採取先了解,再管制的策略。第一,解決的士供不應求的問題,建立美好的城巿形象;第二,訂定Uber司機每天工作時數,避免影響的士司機的生意額;第三,透過立法,創造共享經濟的營商環境。所以,零工經濟仍須很多規管才能成事,否則只會變成另一種剝削。不過,這絕對是個大課題。

  

我希望Slash一族可以得到更多保障。打工仔都希望有個「鐵飯碗」,人工高福利好;然而時移勢易,經濟轉型,「鐵飯碗」愈來愈難找之餘,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亦愈來愈受重視,自由職業者Slashie隨之興起。Slashie長遠發展下來未必差過傳統上打一份工,如果能加上政府給予稅務優惠,可能有不少打工仔會選擇組成小公司嘗試一下。對企業而言,Slash形態的興起亦相當有利,不難發現愈來愈多企業會選擇就項目外聘短期顧問,既可以發掘市場上優質人才,亦毋須額外聘請長期人手,營運上彈性更高。

 

黃岳永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及高級顧問(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