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童年」?

近日,學曉了一個字:Sharenting,意指父母在網絡發放子女的照片或消息。根據新近的調查,一名五歲孩子隨時累積一千五百幀照片,散布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或不同社交媒體上,這還不包括live stream、日常對話片段等貼文!曾認識一對家長,一向很少也很小心上載孩子的照片,但他們的謹慎,反被身邊的朋友批評過於吝嗇,甚至封閉,引來諸多不滿。想深一層,基於有人喜歡在社交網絡分享,也有人可能出於保安或私隱的理由,選擇不公開孩子們的生活,這樣怪責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兩年前,奧地利就有一位十八歲青年人,向法庭申請強制父母將她的相片從網上移除。在今天的資訊時代,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大概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同時要明白,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的事情在沒有被徵求同意下公開,有時更會招來眼球,甚至評論,讓他們難於招架和消化。前一陣子,有一齣傳記式電影《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它講到Winnie- the-Pooh 的原作者A. A. Milne,如何被自己的兒子Christopher Robin啟發,創作出舉世知名、歷久不衰的卡通動畫人物和故事。當中一個重要的情節,就是描寫孩子覺得被父親利用,並「出賣」自己童年的心路歷程,以致他要在眾目睽睽下成長,面對一連串的身分危機。我深信A. A. Milne並非故意消費他的兒子,但偏偏一書風行。Christopher的「童年」無疑被「放大」了,卻丟掉了小孩的信任和安全感。這多少說明年輕人的心靈,實在是很單純但也十分敏感。

 

記得我有一位牧師友人,在自己女兒的成長上得到很多靈感,於是講道經常以她的故事,作為例子。漸漸提起的次數愈來愈少,後來知道他答應過女兒,待她上小學後,就不再在講台上分享她的故事。原來,孩子真的在意,幸好父母能及時給予空間和尊重,否則又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與誤解。有時,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多,但也要小心對孩子的影響,再加上網絡安全的問題,我們必須好好找一個平衡點——避免Oversharing的同時,又該如何以科技增進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往。

 

 

 

撰文: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