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二十一世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各地大專院校愈來愈重視學生的國際經驗,即或美國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亦要求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甚至訂明畢業生必須有海外經驗。香港也不例外。根據《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全球六十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排行榜上,由兩年前的第四位再度升至第一位;而瑞士、美國和新加坡則緊隨其後。事實上,香港一直定位為亞洲國際都會。教育制度亦因此而高度國際化,既培育同學傳承本土的特色,也致力拓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好與多元文化接軌。
2001至02年間,在教資會資助的院校中,每年只有約八百四十名全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佔當時人數1.8%),參加海外高等教育機構所舉辦、為時至少一個學期的交換生計畫。到了2009至10學年,已有三千五百名全時間受資助大學生可以參與不同形式的交流計畫,至今數字仍不斷上升。
現時,八大資助院校可說各自各精采,紛紛開設海外交流或合作項目,有些更將流動學習融入課程內容,成為學科指定要求。以香港大學為例,早在1997年已成立Worldwide Undergraduate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期望能有系統地擴闊學生的視野,體驗異地的生活。港大的目標是每四位本地學生之中,就有一位可以境外學習;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每年就有四百多名學生(超過學生總人數50%)出外留學,交流一個學期或以上,讓同學有機會到世界各地一百一十所一流學府學習。
為免有同學擔心影響成績計算,而錯過增廣見聞的機會,近年有學院只要求將學習轉換學分,而毋須納入評分系統,好讓同學無後顧之憂,盡情投入。對於因經濟負擔而對海外學習卻步的同學,政府或大學本身均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資助。
當中有不少同學受惠於「專上學生交流資助計畫」,其中一位曾遠赴哥本哈根大學當交換生的,回來後分享說:「獨自在異鄉生活,我遇到各類的人、事及挑戰,一切都讓我發掘到新的可能,並化成人生中不可代替的回憶!」同學們,願你們可以珍惜各種學習機遇,立足香港,放眼世界!
撰文: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
電郵:ear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