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力:累積智慧與創造力

研究寂寞的心理學家C . E . Moustakas , 在其經典著作《Loneliness》中,將寂寞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人必然面對的寂寞,稱為存在的寂寞(Existential loneliness);另一種是寂寞的焦慮(Loneliness anxiety)。後者是我們對寂寞恐懼所引發出來的寂寞,這會驅使我們以不同的方法來逃避它,最終我們與自己更加疏離。

因恐懼而逃避寂寞(Escape from loneliness)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日程表填得滿滿的,不讓自己有片刻的安靜;縱然有一些空隙的時段,現代科技也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逃避自己的玩意,讓我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玩遊戲、看電影;回到家中也可以不斷看電視節目、上網;每一刻都有玩意佔據我們的思想空間、時間,表面上會感到不那麼寂寞吧!但對自己陌生、不懂跟自己做朋友的人,仍然寂寞難逃。


人不能處於親密的一個基本原因,是我們害怕與自己親密,要是一個人對自己感到陌生,他與別人也自然疏遠起來。有人將我們的內心比作一間屋,裏面住了很多客人,有些客人很友善和受歡迎;另外有一些,卻不容易相處,他們的名字可能叫作失望、內疚和後悔。


當我們獨留在家中,那份靜默逼使我們正視自己。那些不易相處的客人,偏與你碰個正面;我們想避開他們,故意使自己忙碌。然而當我們靜下來,不再避開他們,學習接納他們成為家中的一分子,就會發現這正是人生的寫照,有快樂有憂愁、有成功有失敗、有和諧也有衝突。當我們不再懼怕自己時,能將孤獨轉化為獨處。

透過獨處,我們重新確立自己的方向;學習信任自己的內在資源,不讓外在的環境決定自己的將來。獨處,也邀請我們淨化對別人的期望,承認自己的脆弱,同時提醒我們:拆去圍牆,與別人的心架起一道開放的橋梁,盼望建立豐富而真誠的親密關係。



區祥江
突破叢書《我要真關係》作者
電郵:info@reach-the-unreachabl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