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失散了的舊同學、舊朋友都可透過facebook尋回。當你的朋友組群愈大,要維繫關係所花的時間也愈多:至少要看看post,給個like,這才算是朋友呢!也有聽過在facebook上有顧此失彼的困難,被朋友投訴你為甚麼「like他不like我」,這是現代人際關係的新現象。另一個煩惱是你如何決定add哪些邀請你的人。這些網上邀請你的人,可能是素未謀面的,又或是朋友的朋友,還有很久沒聯絡的同學、同事、工作夥伴或上司等。應用斷與捨的觀念,我們可能也要想想自己人際關係的斷與捨。
人類學上有一個系數叫:「鄧巴數」(Dunbar's number),是英國的人類學家鄧巴(Robin Dunbar)提出的,也稱為「150定律」,是指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人們通常認為是150,包括熟悉的老同學和老同事。其實,150人也不是一個小數目,維持150人的社交圈子一定有親疏之別,哪些人可以進入你的人際關係圈內(Inner circle)是一個重要的考慮。
哪些屬於人際圈內的朋友?我們可以從社交支持的角度來衝量。社交支持(Social support)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概念,與心理健康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孤立無援的個體面對生活壓力或疾病的能力,遠遠不及一個有足夠支援系統(Support system)的人。
社交支持包括哪些方面?在心理輔導的個案工作中,其中一項必須評估求助者的狀況,就是他/她有沒有足夠的支援系統。一個有足夠支援系統的人,可以從支援網絡中得到實際的支援(Tangible support) , 如經濟上、實務上的協助等, 以及情感上的支持(Emotional support),包括一雙善於聆聽的耳朵、一句鼓勵的說話、寂寞時的陪伴等。所以,能成為圈內朋友的,必然是有力給你社交支持的人。
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的感情是經過一些共同經歷所建立,貴乎彼此交心,互助互勉,有來有往。若以實際的支援,以及情感上的支持來衡量,我發覺能夠留在圈內的朋友,大多數是有付出也有收取(Give and take),有來有往的雙向關係,完全單向的關係很難持久。
區祥江
突破叢書《我要真關係》作者
電郵:info@reach-the-unreachabl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