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相機的背後

筆者對古董相機有種難以言喻的鍾愛。我第一部二手底片相機來自一位近七十歲的伯伯。還記得交收那天,他把相機遞給我後,主動指導我相機的使用方法。伯伯耐心講解相機的基本功能,入底片的方法,又告訴我如何檢查底片相機能否暢順運作——快門聲有多清脆、鏡頭玻璃有多乾淨、相機零件有多細緻和乾淨。當時我不以為然,後來常常收到他的訊息,詢問我對相機的感覺,又要求我「交功課」,讓他看我拍攝的相片,因感到壓力,就沒有再跟他聯繫。

 

一段時間後,我想嘗試新的底片相機,在另一家店買入第二部底片相機,然而這次沒有人指導我如何使用,相機亦未被清理。打開相機機身,不但傳出異味,陳年灰塵更遍布每個零件。那刻我想起伯伯,照着他的指導,用清潔劑抺拭,花了兩天,卻只能清理三成污漬。看着眼前一堆又黃又黑的紙巾和污水,回想伯伯賣給我的相機竟連一條花痕也沒有,才發現伯伯付出的不只是時間,更是難得的用心。對他而言,這相機不是一件貨品,而是他珍而重之的寶貝。

 

後來,伯伯的那台相機成了我收藏品的首位,不是因為相機被修復得多好,而是背後真摯的熱誠!也許伯伯遇到的客人不少都像我一樣,未能即時欣賞他的心意,但我感恩,後來的經歷讓我重新發現:伯伯只想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和熱誠,不怕拒絕,堅持付出,認真看待每一部相機。

 

真誠付出得不到回應,我們也許會失望,收起真心,不願再敞開,不願再主動付出,那是因為我們不想再經歷別人的冷漠。然而買相機的經歷讓我細味到,成長是一趟再發現(rediscovery)的旅程。在關係中的真實和真誠,仿似有生命的種子,落在人心中,會在對的時候發芽生長。

 

願你發現並欣賞每一個向我們敞開心門,像伯伯一樣不怕冷漠回應,堅持付出,保存真摯熱誠的人。

 

facebook:生命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