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炎炎夏日,我不禁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詩人及哲學家泰戈爾(1861-1941)的詩句: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此乃出自他的作品《生如夏花》。

 

夏天,百花盛放,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可是,夏季結束,絢麗的花朵將歸於平淡,凋零而去。有人說,青少年就是夏日的花朵,盡情揮灑青春的汗水。惟不是每個年輕生命都能如夏花般綻放,現實中就有不少青年人正承受着家庭的傷痛、成長的困惑、考試的壓力,在社會鼓吹一步到位的「成功」下,叫他們誤以為「脆弱」即「懦弱」,而不敢作聲。豈不知道生命中的痛,往往就是帶我們走進自己及別人內心的入場券!年輕人是敏感的,但往往由於不懂表達,又或者缺乏友伴的支持,以至問題積累,把心靈愈綁愈緊!有報告顯示,全港有約三成學生出現心理、情緒症狀,青少年自殺個案近年急速飆升,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在這些時候,若有人願意聆聽、開導,或許就能挽回不少絕望的生命。

 

有調查指出,學生的孤單感普遍比上世紀嚴重,結果令到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意外。因為,近年一般學校已不斷強化各課堂、課外的活動,務求發展多元合作,建立同學的歸屬感。有專家估計這正好反映——孩子不曉得怎樣獨處,哪怕再多的活動,也不一定能驅走那孤獨感。反之,他們需要明白動有時、靜有時,最重要是知道無論甚麼時候,就算面對困難、失敗都有人相陪,而他們可能最需要的,只是一對傾聽的耳朵!

 

美國的紐約大學曾在兩年前推出了一個項目,叫作《Listening Project》,目的是通過培養聆聽的技巧,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偏見,建立同理心。這個實驗項目計畫逐步延伸至中學生及老師,希望透過改善彼此的溝通,可有助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表現。有一句話「在陽光下做小孩,在風雨中作大人」,我覺得很有意思。年輕人不單要懂得享受美好的事情,同時也必須學習承受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我們不需要懼怕「脆弱」,反而要擁抱它,轉化它成為生命中苦難的抗體!

 

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