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解碼

考試恐懼症 (下)

上期講解了「考試焦慮症」及其徵狀,今期會講解其成因及治療方法。跟其他情緒病患一樣,形成「考試焦慮症」的成因是多樣性的,研究普遍指出以下因素互相影響而成。

 

1.生理因素:部份焦慮症和家族遺傳有關,如果親人曾患上焦慮症,兒童患焦慮症的機會亦較高。另外,某部份腦部結構如前額葉、腦邊緣系統等活動異常,或腦部的傳遞物質不平衡,也可能增加患上焦慮症的機會。

 

2.心理因素:每個兒童天生的性情都不同,有些與生俱來容易焦慮、緊張,或者思考方式比較負面,如經常杞人憂天、害怕接受新事物或轉變,都較易患上焦慮症。有些兒童從小欠缺自信,亦過分留意別人而作出比較,對於明顯以分數作比較的考試會特別感到技不如人,不期然便產生恐懼。另外,學習能力稍遜或有學習障礙的兒童也偏向自我形像低落,他們往往因考試成績較差而對考試欠缺信心及恐懼。相反,有些兒童學習能力很高,但對自己要求卻更高,明明能力尚可卻追求完美分數,亦會較易患上「考試焦慮症」。

 

3.環境因素:成長環境如家庭和學校亦對兒童情緒有很大影響。如果家長的管教方式過分嚴厲、操控或過分保護等,子女患上焦慮症的機會較高。此外,家長的性格、及處理壓力和情緒的方式都會影響子女的情緒,例如家長的個性焦急、思考方式負面、易把小事化大,或者遇到困難便逃避,都會令子女透過耳濡目染而「學習」焦慮和逃避。 另一方面,如家長對子女的成績和升學期望過高或過分緊張,或會令子女產生嚴重的精神壓力,子女不期然會認為一定要取得好成績才可得到家長認同,甚至以成績來衡量自我價值。而學校風氣、功課繁重、環境轉變和朋輩間的比較都會為學童造成壓力。如果老師或同學都慣性比較成績,或令學童有「考試定生死」等錯誤觀念,亦容易令學童對於考試有過度恐懼。

 

兒童及青少年的焦慮症通常源於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心理治療往往是首要治療方法,如焦慮情緒嚴重影響生活或身體徵狀嚴重,可能需要加上藥物協助。臨床心理學家會因應學童的壓力和情緒徵狀作出評估及診斷,透過不同的壓力管理、心理治療技巧,如認知行為治療,協助學童克服考試恐懼,又會協助學童調整其學習態度及思維方式,建立更積極和正面的思維及人生態度,並會按需要向家長提供管教技巧輔導,助家長管理壓力,以及促進親子溝通。如有需要,臨床心理學家更會協助學童、家長和學校老師溝通,促進校方作出考試調適予學童。盡早察覺及處理學童之考試和學習壓力,有助預防衍生情緒病。

 

電郵:info@wellness-psy.com

 

趙思雅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現任思健心理諮詢中心總監、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會員及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協會前榮譽秘書

立即發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