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解碼

馴服(一):愛的邀請

《小王子》是我最喜愛的書籍之一,其中狐狸與小王子有關「馴服」的對話,烙印在我心頭。不論在工作還是其他場景,我最珍惜的就是建立簡單真實的關係。最近同工A與我分享,她在一個小學生工作坊中,亦深深體會到彼此馴服的關係。工作坊中有一個小男生,行為「突出」,例如會大叫、離開座位、不斷作出挑釁的說話或動作等,令課堂運作有點困難,亦對其他同學造成困擾,A與其他導師不無關注。第二節課時,小男孩的祖母送他來,其間高聲呼喝他。那一刻A有點明白為甚麼小男孩會這樣了。

 

在課堂遊戲中,他又作出擾亂行為,A趁機跟他聊了幾句,更加明白眼前的小男孩──他在學校幾乎沒有朋友,之前同學都不理睬他,現在有兩三個同學相伴,但都是不受歡迎的一群,所以幾個人就「相依為命」了。那一刻,A內心有股莫名的哀傷:這個孩子,年紀小小,到底經歷了甚麼?在家庭、在學校、在朋友之間,都被標籤及排拆吧?

 

不是說家人或朋友令他這樣,他的行徑真的不容易理解,不能怪責旁人的反應,只是可惜這成了惡性循環;也可能因為他有特殊學習需要(SEN),所以才會變成這樣。A及其他導師有用心留意及衡量,但並沒有以特別的眼光看待他。畢竟對SEN來說,確是有些實際的需要,需要額外的照顧;但如果時時刻刻都當他特殊小孩,過度特別地對待他,反而容易讓他覺得自己很「異類」。即使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我們亦不能忽視他有一般的需求。

 

就像這個小男孩,不論有沒有特殊學習需要,但明顯也有很簡單的渴求——他一直在等待被接納、被明白,在等待一份愛。有時一些偏差行為的背後,其實只是愛的邀請。

撰文:陳志耀

生命教育基會義務總幹事 EDIT Workshop創辦人

電郵:info@reach-the-unreachable.org

 

陳志耀
生命教育基金會義務總幹事 EDIT Workshop創辦人

立即發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