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大六學生獲選前往紐約考察
體驗成為新一代世界公民
六位浸會大學學生憑着卓越的學術表現,以及在課外活動方面的非凡領袖素質和才能,最近獲選參加由龍傳基金舉辦的「世界公民計劃」,早前與其餘二十四位獲選的大專院校學生一同前往美國紐約考察,藉此培訓成為具宏觀國際視野、擁有獨立思考和勇於承擔的「世界公民」。
六位同學分別是吳冕(國際新聞三年級)、謝靖樂 (人文學二年級)、路佳琦(廣播新聞二年級)、閆若曦 (財務學三年級)、黃躍子和陳曉華 (政治及國際關係一年級)。他們於六月底前往紐約進行為期八日的考察,透過與國際知名領袖會面和參觀國際非牟利機構等活動,從中了解引發時下多個具爭議性國際課題的成因,並從多角度剖析這些爭議對全球的影響,以及探討國際非牟利團體、當地機構、政府和市民如何理解和排解這些紛爭,亦會討論年青人在現今眾多抗議和紛爭活動中的獨特角色。
理大眼科視光學研究
發現港人患散光普遍
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專家的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每十個21歲至30歲的香港人中就有超過一位有200度或以上的深度散光。至於年齡超過60歲的長者,散光人口比率更超過四成,情況嚴重。
為準確掌握本港散光人士及散光人口比率的最新統計資料,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紀家樹博士及其團隊,早前就2007年曾到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求診的5,138個臨床個案作出分析,撇除不符合是項研究的個案後,針對2,759個個案歸納出兩個重點。
紀博士表示:「散光分別於兩個年齡組別中出現高峰期,分別為21歲至30歲(38.1%),以及60歲以上(41.8%)。」另外,紀博士亦於是項研究中,證實了散光與近視及遠視的關連。他說:「遠視超過75度的人出現散光的機會率比正常視力的人高兩倍;而近視低於500度的人出現散光的機會率則多3.3倍,而超過500度深近視的人比正常視力的人更高出7.4倍。」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夏季賣物會
鼓勵分享推動環保
香港科技大學於早前在科大有蓋停車場舉辦賣物會,屆時將有超過190張賣物枱,售賣全新或二手物品。半年一度的科大賣物會貫徹大學推動環保的精神,積極實踐3R環保概念—減少消耗、循環再用及循環再造。活動負責人Jean Hudson女士表示,賣物會反應熱烈,吸引不少科大成員、外界組織及公眾人士踴躍參與,令這以環保為題的活動更添意義。一如以往,夏季賣物會賣物枱租賃的收益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助指定慈善機構,以不同方式回饋社會。此外,西貢一間咖啡廳將聯同非牟利國際環保組織Hummingfish售賣產自東帝汶的100%優質有機種植公平貿易咖啡,支持當地社區和教育項目。
參與是次售賣的非牟利組織計有國際小母牛「開卷助人」計劃、眾膳坊及東九龍第64旅女童軍等。會場將設捐贈箱,收集仍然整潔的二手物品,交由科大學生捐贈予本港、內地及東南亞的慈善團體。科大學生會社會服務團將協助分類和分派所有捐贈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