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專注力失調/ 過度活躍症 |
|
孩子懶散不一定是專注力不足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常常有「遊魂」情況,完成不到別人要他做的事情,又整天跑來跑去沒一刻肯靜下來,結果常被誤會是懶散或過度活躍症。要判斷孩子到底是懶散、過度活躍,還是專注力不足,必須由專家仔細評估。
何謂專注力不足?要回答這問題,或許可以反問:專心是否等於專注?答案是:非也。
專注力評估
東華三院幼兒服務教育心理學家利純慧解釋:「小朋友可以長時間打機、看電視、玩i-Phone,是因為他們受到畫面快速閃動的刺激,作出定點專注,這不需要花太多力氣投入,因此不能稱為專心。相反,砌模型和做功課是需要孩子付出努力、花心思和力氣,投入其中,這才算是真正的專注、專心,這些活動才能作為評估專注力的指標之一。」
發呆的孩子若受到責備或鼓勵之後,願意勤力起來,那麼孩子可能只是懶散而已。相反,若孩子「遊魂」次數頻密,專注力非常短暫,那便很有可能是專注力不足了。
幼稚園老師或家長可以觀察孩子進行以下活動時的表現,留意是否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一.砌圖:四至五歲的小朋友應有能力安坐下來,完成二十塊以上的砌圖;少數孩子甚至可以完成四十至五十塊砌圖。
二.玩玩具:四至五歲的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專心玩玩具十分鐘以上。
三.聽故事:四至五歲的小朋友能夠專心聽畢感興趣的故事,並可以回應講故事者的提問。
四.聊天:孩子總不能安坐下來與你聊天,身體不停擺動。
五.生活程序:日常生活中,吩咐他需依次序自己完成的事情,卻經常遺漏了一、兩項。
六.執拾書包:感到非常困難,總是無法執拾齊全,被老師投訴忘記帶東西。
七.會做的事:明明懂得做的事情,卻粗枝大葉屢屢犯錯。
兒童可以同時有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或是單單有其中一樣困難。
盡早對症下藥
「過度活躍症的孩子行事衝動,給人無時停的感覺。他們的性格可能較急躁,容易與人起紛爭,不容易與別人和諧共處。單單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對記憶程序、細節感困難,但較少亂衝亂撞, 也較容易和其他人相處。」利純慧建議,家長一旦懷疑子女有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不宜胡亂猜測,應主動聯絡專業機構讓小朋友作評估,確認問題所在,盡早對症下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