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估值其實包含了甚麼?

Column
Image
分析員同基金經理,每天的工作都在不斷評估公司的價值,在同現在的股價比較去發掘買入及沽出的機會。從一個很科學化的角度去看,公司的合理估值應該在乎其現在及將來的盈利水平,但一家公司的存在價值是否只取決於其盈利呢?兩家盈利水平相同的公司,在數學上得出的估值應該一樣;但投資者在做買入決定時,還可能會看這公司的形象、管理手法、管治系統、歷史軌迹等非財務相關的因素,所以兩者的股價可以仍然長期存在差異。不但如此,還會考慮其他宏觀經濟及政治因素。

有一種學說稱股價永遠是正確的(Price is right),股價的確反映財務、非財務及其他政治經濟及至心理因素,所以現在股市因着非財務因素,令其非常低迷的。如果從遠及理性的角度,當公司繼續盈利增長,將來的股價必會重上比較合理的水平。

但為甚麼人們仍然害怕買入呢?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做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就是我們害怕損失的壓力遠遠超過相應盈利的滿足,兩邊是不對稱的。雖然知道股價低迷,但害怕別人繼續賣出的時候,會為我們帶來損失,我們很害怕面對損失,所以就算將來有賺錢的空間,我們今天仍然會舉棋不定。所以,股市永遠在例如一萬八千點的時候沒有人夠膽買入,在兩萬四千點的時候就人人都想買入。這種觀察由來已久,但人類始終是理性加感性的動物,我們還是不能夠脫離這種規律。

其實人們對某公司的喜好,的確會影響其股價,例如年輕一代的投資者更重視公司的形象,對員工及社區是否有善。世界在變,會否有一天,那些專業的分析員及基金經理在其估值模型中,需要加入一些環保、社會及管治等因素。有人會抗議這些是不理性的,因為公司的本質就是賺取利潤,所以呢,這些評核標準來影響股價,就是不合理。但公司的本質是否單是為了利潤呢?其實這種說法的歷史由來,充其量只有數十年歷史。想像二百年前,公司的成立可能是為皇族服務而並不是為利潤,公司的成立亦可以是為建設國家等。所以,公司的本質這問題是一個社會學,而不是經濟學的問題。人類,其實是可以有自由意志去改變或放棄這定義。

筆者不會假設自由市場及其衍生的價值觀會永久存在,儘管這思維為大部人帶來可觀的財富及生活質素的改善,但將來如何,沒有人可以說得準。正如無人可以預見互聯網何時出現及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一樣。

Image
Column

數碼港資料外泄的啟示

Image
Column

邁向三十歲的你 有 #青年危機嗎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