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香港人拾回旅行的節奏,紛 紛搜集地圖上的風和日麗。在此,我 們不妨重新思索旅行的意義:它為我 們的心理帶來甚麼力量?
期刊 《Nature Neuroscience》在疫情前, 研究紐約市和邁亞密共一百三十二個 人,為期三至四個月。除了計算他們 的抑鬱和焦慮指數,亦請他們安裝全 球定位系統和定時回答有關情緒狀態
的訊息。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參加者如同一天到 訪更多地方,並在這些地方待差不多的時間,他 們更傾向擁有「快樂」、「興奮」、「輕鬆」等 正面情緒,能夠被新奇的事物刺激。有些參加者 的磁力共振(MRI)掃瞄顯示,新奇和多元化的 日常經歷能夠激活紋狀體,也是大腦中處理新奇 事物和獎勵的部分。該研究再而指出,每天看到 更多風景轉換、有更多環境帶來的感官和認知刺 激(environmental enrichment)、有更多元化經歷的人傾向更快樂。
走訪陌生的地方能帶我們走出習慣性的生 活規律,放下既有的生活模式和習慣、甚至是固 有想法、學習以新的方式處事、在旅程中學習調 節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在好奇心和開放的態 度下重拾初心,提升幸福荷爾蒙。以旅遊作為療 瘉身心的自我關懷方法,的確令人期待。但假如 我們能夠將旅行中發掘新奇事物的精神,融入日 常生活裏,每一天也可以是一種歷險。上述研究 指出,即使是日常的微少行程轉變,例如在家裏 運動、到家附近的街道散步、走一條不同的路綫 去雜貨店,也可能產生類似的精神效益。
我們能夠將這種自我關懷滲透日常,例如 在每天或每周的時間表中,安排幾件行程以外的 事,走一條新路綫上班、在周末發掘一間新餐廳 午膳、看一本新書 / 一齣戲,為自己安排新的體 驗。將好奇心放入日常,每天也是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