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富增值 - ESG 中的社會效益

Column
Image
環境社會及管治這課題非常熱門,要量度上市公司是否做到這三方面,需要有客觀及可量化的指標。在環境方面,我們有碳排放、污水處理及節能等各方面的量度,這些指標已發展多年,比較成熟。在公司管治方面,我們有完整的審核及透明度的要求,上市公司在現行機制下可以改善其管治水平。

但在社會方面的指標是最薄弱的。何謂一家公司對社會有正面的效益呢?現在的指標通常涵蓋年齡、性別歧視、採購指引及勞工權益等等。除了採購指引外,其實大部分的指標都比較內向。要真正影響社會,筆者認為商界應該可以負上更大的責任,因為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公司聘請人數多,其財力至為雄厚。社會上的問題如果有商界參與,便能更有效地去作出改善,我認為商界亦不應該認為捐了錢、把這工作交給政府及社福機構去處理就完成了自己的責任,因為公司始終是整個社會重要的一部分,人們每天花上一半或以上時候在工作,締造經濟價值,經濟最終都應該是服務社會上面的人。現時ESG 的指引中,對要求公司在社會效益方面的指標仍然比較缺乏。

筆者認為社會效益之量度應該以受惠者為本,而受惠者絕大部分是個人及家庭。如果一樣事情能夠帶來正面效益,必然能夠使這個人及家庭有所改變。當中的改變可用三個層面去討論,第一層是主觀情義上的改變,即人們是否活得更開心,幸福感是否有上升,與家人之關係是否有改善。第二層是知識技能及態度上的改變,例如人們的知識及技能水平是否提升,對環保或少數族裔,社企等態度是否有所改變。如果一樣事情是對社會有好處,而能夠促成個人及家庭成員的行為改變,社會必然變得更加美好,所以第三層的改變就是行為的改變,例如人們是否參與更多不同類型的義工活動、減少拋掉垃圾、擁有跨階層的朋友網絡。

筆者寄望ESG 當前的發展,不要變成為寫官樣報告的機制,特別寄望是在社會效益方面,希望這次機遇令更多上市公司關心香港的弱勢社群,而幫助弱勢能使社會更加和諧。市場資本主義在港運作多年,第一部門的政府主要負責監管及財富再分配的工作,第二部門是商界,一直以來的主要目標是增加經濟產值及創造財富, 而第三部門是社福及公民社會,負責社會關懷的工作。三個部門各自運作良好,本應問題不大;但現實看到的是,政府以至整個社會都側重商業發展多於締造社會福祉,變成第三部門艱苦運作。如果透過ESG,能更新商界在社會上的角色,未嘗不是一種出路。

Image
Column

個性全面睇 - 歸去來兮

Image
Column

職場升呢 - 發展綠色科技 不容有失

Image
Column

活動回顧:了解興趣能力 拉闊發展版圖 專家主持DSE放榜升學講座 叫好叫座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