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職人阿筠大學時修讀視覺藝術,機緣巧合下接觸玻璃製作,漸漸愛上玻璃工藝。她其後前往葡萄牙深造玻璃技術,回流後眼見香港本地創作玻璃工藝的場地罕見,便決定開設爍凝工作室,將本地創作文化推廣給大眾。多年的玻璃製作經驗中,她不時面對失敗,但挫敗感並沒有打倒她,反而遇強愈強,精煉自己的技術,克服挑戰。未來她希望能開設更大型的工作室,給予後輩及大眾實踐玻璃創作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玻璃隨處可見,以玻璃製成的產品多不勝數,除實用性外它亦可是工藝品。訪問當日記者深入九龍灣一工業大廈,走訪一個香港比較鮮有的地方──玻璃工作室。記者未進內,便聽見嘈吵的隆隆聲;一開門,熱氣沖天,高溫火爐把工作室內的空氣加熱,即使十多把抽氣扇及風扇也難以掩蓋其熱力。工作室設計簡單而實用,一張長沙發、一張工作枱、工具架、材料架、玻璃製作用座椅、玻璃裝飾牆及藝術品展示櫃,一切訴說這裏是藝術創作人之地。該名創者人正是謝樂筠(阿筠),她是香港鮮有的玻璃職人,也是該工作室的創辦人。
她首次接觸玻璃工藝是在大學時期。當時她仍在浸會大學修讀視覺藝術,其中一個課程是跟吹玻璃相關,「本來我也對此沒有特別感覺,但是做多了便漸漸喜愛。玻璃的難度使我不斷探索,自然慢慢愛上玻璃工藝。」她大學畢業後,選擇到葡萄牙深造玻璃工藝及科學相關的碩士課程。「因為造玻璃的碩士課程全球罕見,葡萄牙是其中一個有開辦的國家。」該課程給合科學及藝術,兩者看似毫不相關,「其實,玻璃創作正正需要這兩個範疇的知識,科學對於玻璃創作上有莫大幫助。」另外,環境也是藝術創作者最關心的因素,葡萄牙景色怡人,氣候溫和,良好的環境正有利於創作。
玻璃增添阿筠的人生意義。不少年輕人希望把興趣當成職業,可是能夠做到的人少之有少,阿筠是難得的幸運兒,「我覺得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帶進生活非常困難,我能夠每天製作玻璃,將它融入生活,使我人生不再乏味。」玻璃也教懂她人生道理,她指,不要以為吹玻璃是件很熱血的事情,其實它很需要溫柔及耐性,這更改善了她的脾氣。「造玻璃的過程能夠沉澱自己,培養自己做人。」
玻璃的挑戰性與可塑性使阿筠着迷。她指,玻璃是相當難於駕馭的物料,一不小心便會弄破,使製作玻璃工藝品的難度增加,亦講求自身的技術,極具挑戰性。另一方面,玻璃製作也講求團隊合作。訪問時阿筠與助手示範製作玻璃,她們一舉手一投足可謂合作無間,如同心意相通般互相協力。「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及物料的特性令我覺得玻璃很吸引。」
談及設計及製造玻璃的困難,她認為是想像與製作成品不同。她解釋,玻璃不容易控制,即使用心設計並構思後,成品往往不如腦海中的形象,甚至需要反覆嘗試,才能成功。「製作玻璃會面對大量失敗,使人挫敗。」
其中最叫她深刻的經歷,莫過於大學時期製作畢業作品那一次。當時她打算製作人頭形狀的雕塑品,對初學者來說困難重重,「那次真的十分挫敗,使我不斷哭泣!我不知自己在做甚麼,就是不斷把玻璃弄破。當時我曾一度有意放棄,因為我的技術好像無法完成它。幸好自己堅持下去,加上朋友及老師的鼓勵,令我衝破難關。」最終,完成作品後她也感到它是可以接受的。
玻璃易碎是人所共知,即使經驗豐富的阿筠也曾弄破自己心愛的作品。「有一次我做了模具,那個模具並不易吹成,失敗無數次後,終於有一件成功!但我做了件很錯的事,我把它放進超聲波機中清潔, 因為它太薄了,給超聲波機震碎。」這事使她永生難忘,因為她已經不能再製作出該件作品。「但是玻璃碎裂後,你可以用不同的技術將它轉化成其他作品。」當時她做了一系列名為「Failure」的作品,全部是她失敗後的作品,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
曾經不小心「鑄成大錯」,亦有很多成功面世的心血結晶。在林林總總的作品中,她最喜愛初學吹玻璃時所製作的作品。當時她只學了約半年吹玻璃,她表示,那件作品並非特別漂亮,但因為她還是初學者,面對的挑戰比現時更多。「當時我畫了類似國畫的圖像在玻璃上,然後捲起玻璃,再吹成器皿。」這作品的靈感來源是自己的感受,「2014 年,我個人感覺struggle,希望旨作品扭曲的畫及玻璃形態,呈現出無助感與無奈感。」
每位藝術工作者也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阿筠也不例外,於去年起便開設爍凝工作室。「爍凝」出自《周禮.冬官考工記》:「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意指鎔化金屬鑄成刀刃,堆積泥土製作成器皿,這好比熔化玻璃,再重塑成全新的成品。她坦言未曾想過那麼快便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因為成本資源很高,幸好她遇到「貴人」──業主准許她在這裏開設玻璃工作室。「因為在香港吹玻璃相當罕見,我希望這是一個製作本地創作的工作室,告訴大家:『香港也可在做到本地創作。』。」她亦希望工作室能推廣玻璃工藝,使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它。
阿筠的步伐不會因工作室停止。她表示將會繼續創作更美麗的玻璃工藝品,也希望將玻璃工藝繼續推廣予大眾。展覽及創作也是她的目標之一,「現時短期的目標是營運工作室及替其他藝術家製作作品,希望之後自己能夠創作個人的作品。長遠目標則是擴展工作室,令更多人認識吹玻璃。」
「我也是浸會大學畢業,非常理解畢業後香港資源有限,缺乏空間,找尋吹玻璃的地方十分困難,所以我希望擁有更大的空間給予師弟師妹創作。」希望這股熱誠,可以一直薪火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