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使命 辦好「最後一課」 鍾家樂從死亡看生命

Feature
Image
近期一部以殯儀為主題的電影上映,引發很多人對生命有所反思;同時社交媒體流傳了一段在九龍殯儀館開放日當天舉行音樂會的短片,引起大眾對殯葬業的討論。一直以來,殯葬業都離不開「灰暗」、「不吉利」,而香港殯葬禮儀師鍾家樂便肩負使命,不但要傳承及保育行業傳統文化,更向大眾推廣死亡教育,讓人更多反思生命、對死亡多一份了解,並鼓勵大眾珍惜時間。

 

鍾家樂中五會考後到澳洲升學,主修國際商務,畢業後回港並工作一年,恰巧遇到金融海嘯,「當時失去了工作,而我是一個不能沒有工作的人,於是我回去協助從事殯儀業的爸爸,一做便是十年。」

 

成港首位 國際認可殯葬禮儀師

「殯儀先生」的工作主要是因應客戶的要求及需要,包括不同國籍及鄉俗禮儀、宗教信仰、財政預算,選擇火化還是土葬,是否需要整理或修復遺體等,因此他們須全面認識各種葬禮模式及禮儀,才能為家屬辦理最適切、具人性化的身後事。

 

鍾家樂數年前獲世界殯儀協會頒發認可殯葬禮儀師證書,這是他在投身殯葬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我在殯葬業工作了十年,一次機緣巧合下協助運送某種族人士的遺體返回其原生國家,海外接洽公司的合作夥伴向我問道:『你有國際認可的牌照嗎?』他的提問引發我嘗試聯絡協會查詢如何取得殯葬禮儀師的資格。

 

由於當時正值疫情,他未能前往總部設於荷蘭的協會,於是他把自己工作相關的資料,包括履歷表、經驗、合作夥伴等,「加上在疫情期間我為一個家庭籌辦網上直播葬禮的片段,一併寄送給世界殯儀協會。」最終,他成為了香港首位及唯一一位榮獲世界殯儀協會頒發認可證書的殯葬禮儀師。「事實上,行業並沒有要求從業員具備這個資格,但我獲得這個國際專業認可,對家屬而言也是一種安心和保證。」

 

從小接觸 決定子承父業

鍾家樂和弟妹自小跟隨爸爸出入墳場,幫忙擔石擔磚,因此對死亡並不感到懼怕。說到真正接觸家業則是在中學暑假,「那年我跟大伯上山『執骨』,這次經驗對我來說真是大開眼界,那時我才知道一個葬禮對逝者家屬的重要性——他們只會經歷一次那位親友的離去,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替逝者好好辦理身後事。」

 

他發覺自己越來越投入這個工作,便決意子承父業,惟過程中經歷了不少辛酸,特別是父叔輩的冷言熱諷。「他們會覺得我讀『番書』,為甚麼要加入這行業工作呢?面對行業的傳統文化,如何令行業變得與時並進,在新舊交融之間要取得平衡實在不容易。這讓我感到氣餒,也承受了多方來的壓力,也曾想過放棄。」

 

在感到氣餒之時,因為一次為逝者完成葬禮後,其家屬熱切答謝成為推動他繼續向前的動力。「完成整個葬禮,家屬衷心地向我道謝,那時我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原來自己用心服侍家屬,他們是感受到的。那份滿足感是不能用錢買來的,這成為了我繼續學習,並累積更多經驗的推動力。

 

保留傳承 新舊交融

在殯葬業工作這些年來,鍾家樂為很多家庭辦過葬禮,過程中也有很多難忘經歷。問及他最難忘的一次,是為一個年逾百歲的婆婆辦的葬禮。「當我完成整個葬禮後,婆婆的子女逐一向我握手道謝,我表示能為婆婆辦理她的身後事是我的福氣,他們卻說『能有你為婆婆辦理喪事才是她的福氣』。」他重述這次經歷時,不但深切感受到那個家庭對他的信任,更體會到家屬對自己的信任。「他們把自己最愛、最親的人,並將為其做的最後一件事交託在我手中,這對我有無比信任。」

 

他很清楚工作的意義,也十分感恩自己有這個能力服侍每一個家庭。「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畢業禮』,禮儀師必須為家屬辦理一個既安心又舒適的身後事,才能讓他們每一位得到安慰。

 

這也是他一直秉持的態度和信念,也寄語每一位有意加入殯葬業的年輕人,「殯葬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行內不同崗位的人也要『用心』,服侍逝者及其家屬。」

 

除了用心服侍外,鍾家樂另一個使命就是要傳承保育殯葬業傳統,也要與時代接軌。「行內每一個禮儀及儀式都充滿傳統文化及民間習俗,這是必須保育並傳承下去,但現時大眾卻趨向簡化程序,作為禮儀師不但要平衡家屬的要求及需要,也希望做到『新舊交融』。」

 

辦導賞活動 正面反思人生

為讓更多人認識殯葬業,鍾家樂不但經常分享殯葬知識,更積極推廣死亡教育。「我們會根據不同年齡層,提供各類範疇的知識,包括如何安排身後事、陪伴臨終親友,也會有哀傷輔導、情緒舒緩等。」

 

他也曾舉辦不少導賞活動,例如「行墓園」讓大眾了解墓碑及棺木的歷史、用料及設計,「盼望透過活動,讓參加者正面地反思生命,如何分配時間、人際關係等課題,讓他們對生命有所體會,對死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思考。

 

鍾家樂現時正在修讀教育碩士,他盼能讓更多人認識及了解生命。「我希望將行業再發展,變得更專業化,透過教育及研究,提高死亡質素,成為每一位行業從業員的推動力。」

 

而作為父親的他,更冀盼能成為子女的榜樣,「他們都很了解爺爺、爸爸和叔叔的工作,希望以我們的生命影響他們的生命。」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毋須為忘記帶鎖匙而生氣一整天,其生氣,倒不如花時間思考並為自己的人生排序,好好把握現有的時間,珍惜家人及朋友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