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混亂效應

Column
Image
每個人都有感到混沌、失意、感到一切未如願的時候。然而,科學研究向我們說明,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這種看法上的偏差,形成了「美麗的混亂效應」(the beautiful mess effect)這心理現象。

 

「美麗的混亂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自己所展現的脆弱,傾向比他人以更消極的眼光看待。例如承擔錯失時,認為對方只看到自己的不堪和缺點(但可能對方覺得你敢於承擔);又例如請求別人幫忙時,認為對方在內心質疑自己的能力(但可能對方認為這請求很合理)。研究指出,我們或誇大了他人的負面評價;而且我們的想法,通常不能反映在困難時刻,人們對我們的實際看法。然而,這是很常見的。心理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因為我們將焦點放在令自己帶來尷尬或羞恥感的細節上;而旁人則傾向看到事情的全局。

 

當念頭未如事實時,會有甚麼影響?當我們內心放大了他人的負面評價,或會因而害怕展露自己的脆弱,將真實感受和需求隱藏。但事實上,在舒適安全的環境,向有同理心的夥伴展現自己脆弱一面,能為關係帶來莫大益處。

 

研究顯示,分享和披露個人事,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和信任;而一個真誠的道歉亦有修復破裂關係的力量。真誠地溝通、願意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脆弱,實際上可能會在別人心中留下正面印象;因為展現脆弱是一個真實的人的表現,儘管可能令自己尷尬、害羞、愧疚,但更重要的是,這代表着我願意被你看見我真實,縱使可能不堪的一面;我選擇讓你走近真實的我。

 

自我關懷

研究指出,擁有更高程度自我關懷的人,會較少對自身的脆弱一面作出批評。自我關懷幫助我們在不完美中,找出美好一隅。自我關懷並非每個人與生俱來便懂得,需要練習和培養。請記住,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沒有對錯之分。

 

自我溫暖(self-warmth)即是積極地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能夠促進自我關懷,當中包括:

  1. 善待自己:意味着面對痛苦、失敗和不足時,以溫暖和理解回應,而非忽視它或以自我批評回應。
  2. 共同人性體驗:明白痛苦和掙扎、以至失敗,都是生而為人的共同體驗——每個人也有自己經歷的課題,你不是孤單的。
  3. 活在當下:對當下保持清晰覺知,既不忽視自己的困難,也不誇大其程度。

 

我們可透過不同方法培養自我關懷能力:

  1. 問問自己,此刻在經歷甚麼?覺察情緒、想法和身體感覺。
  2. 提醒自己,苦痛是生而為人的共同經歷之一。
  3. 此刻的自己需要甚麼?可以如何給予自己此刻所需的關懷?

 

實質的自我關懷方法有很多,例如自我慈心練習、寫一封給自己的信、自我欣賞練習。在心導遊+平台上的練習,你可以找到相關練習;學習以接納的角度看待自己、了解長短處;思考他人如何面對類似經歷,更坦然面對自身脆弱處。


Image
Column

為甚麼 公司需要投資社企或社會項目?

Image
Column

智能手機新戰場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