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街頭的國際權威 黃志基教授

People
Image
新冠疫情初期,市民對注射疫苗充滿憂慮,除了質疑是否有效,亦擔心有併發症影響健康;由黃志基帶領的港大研究人員,當時便利用醫管局電子病歷以及衞生署的疫苗接種記錄,分析疫苗對不同人群的有效性及併發症風險,是全球首批發現疫苗可導致短暫面癱的研究團隊。被譽為「香港醫療大數據研究之父」的黃志基,指自己兒時是街童,在大角咀板間房成長,求學階段只愛踢球,直至在夜校遇上從英國回來的女生,成為他的人生轉捩點。雖然黃志基說不是為追女仔才排除萬難遠赴英國求學,但異邦經歷卻令他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讓他逐步踏上成為藥劑界權威的路。

 

不少學者都是小康或中產之家出身,由名校升上大學,書唸得好是順理成章。黃志基是截然不同的故事,父母在酒樓工作,姐姐是工廠工人,他是孻子,一家八口擠在大角咀唐樓的板間房生活;同一單位還有另外四個房間,加上床位,晚上有二十多三十人在那裏休息。他說:「大家都是從事飲食業或工廠工人,覺得自己長大後也是做這些工作。」

 

黃志基媽媽於酒樓當清潔工,一次下班時被「劏死牛」(打劫),此後不時要兒子陪同下班壯膽,同時也可幫忙快點完成打掃,當然翌日早上黃志基便沒有精神上學,「我曾讀過詩歌舞街官立小學,殺校後轉往鮮魚行學校,那時候學生大多數都在球場打球。父母對我們沒有太大期望,只要不偷不搶,已經很滿意。」

 

一碟焗豬悟人生

 

及至升中學,黃志基轉了好幾所學校,包括職業先修學校、私立中學和津校。這些學校的學生質素、教師和學校資源,均與名校或傳統學校有很大差距,所以很少同學能上大學。加上黃志基較情緒化,因為與女友吵架而缺席會考英文科考試,更是無望升中六。

中五畢業後,他一邊在連鎖快餐店打工,一邊為重考備試,「有一次正忙着焗豬扒飯,突然想到,自己是否願意一輩子在這裏做豬扒飯?那一刻,頭腦一片空白,結果整碟飯也掉到地上。」碟子破碎的聲音,猶如對他當頭棒喝。

 

重考成績出爐,合格但不理想,他由大角咀跑到青衣才找到學校願意錄取。「不過,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底子相差甚遠,只得去夜校補習。」在那裏,黃志基認識一位從英國回來的女孩,她帶他去教會,自此黃志基開始將負面的事情轉化為正能量,也學懂要自我發掘潛能,「每晚家人入睡後,我便在廚房亮燈,把課本鋪在洗衣機上溫習,也因此得了大近視。」

 

同學資助回港探親

 

努力之下,高考成績僅足以報讀專上院校;同一時間,女生也要回英國了,黃志基有了大膽的想法。

 

「我是否也可以去英國唸大學呢?」當時香港和英國政府有聯合基金,資助香港學生去英國讀書;家人湊合了幾萬元給黃志基,他買了張單程機票便飛到英國。「身上的錢不足以支付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必須等待香港政府批款。」這三年黃志基相當拮据,最後一年更是連房租也無法支付;幸得英國的教會朋友相助,才可渡過困境,「最後一年,有位馬來西亞同學對我說『你很久沒見父母了』,於是給我一張四百英鎊的支票。」

 

至於黃志基選修藥劑,只因他希望擁有一個保證溫飽的職業,其時香港兩所醫學大學也無藥劑課程,因此本地對藥劑師求才若渴,「沒想到,藥劑是非常有趣的科目,做完畢業論文後,已確定自己對藥物研究非常感興趣。」

 

大學畢業後,黃志基進入英國衞生署工作,與一眾醫生、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畢業生共事,他必須自我增值,才可在一班精英中生存。「及後轉職到私人醫院做研究,同時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開始嶄露頭角,在醫院研究腦癇藥物,並成立藥物公司Therakind,研發出咪達唑侖口含劑(Buccolam),腦癇患者急性發作時,可把藥物塗在嘴唇來控制病情,毋須像以往要在肛門塞藥,現時咪達唑侖口含劑已是急救腦癇發作的一線藥物。

 

事業如日方中,黃志基卻決定回港。「父親患癌時,我希望回來陪伴,但為時已晚,這使我意識到生命並非永恒,如果還不回來陪伴母親,將來便會後悔。」另一方面,時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李心平教授向他招手,加強他回流的決心,同時他也希望妻兒一同回港,讓子女多了解中國文化。原來當年啟發黃志基離港升學的夜校女同學,後來成為黃太。

 

建港醫療大數據庫

 

回港後,他積極建立本地醫療數據庫,更被譽為「香港醫療大數據研究之父」,其中一個貢獻是幫助政府監測市民注射新冠疫苗的反應及功效,並發現疫苗與面癱及心肌炎的關係,是全球首個發布的相關研究。他自言,疫情前已花多年時間建立數據庫,可說是十年磨一劍。

 

香港人講求「快靚正」,黃志基則着重慢工出細貨,「也許香港人習慣追求速度,但如果想做對社會有影響的事情,就必須逐步發展。」黃志基今年又有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刺針》發表,研究團隊與澳洲墨爾本大學合作,收集多國包括香港數據,發現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兒童患者,長期服用中樞神經刺激劑MPH,並不會引致成長及精神問題。很多人也不知道,香港也能做出如此大型研究,「這就是從一個小點開始,逐漸擴大發展的結果。」


Image
People

撿海星的人 葉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