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凌霜 肝病學權威廖家傑醫生

People
Image
198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廖家傑醫生,是本土培育出來的肝病學專家,今年初更成為首位奪得亞太地區肝病研究學會(APASL)最高榮譽獎項「Okuda-Omata傑出成就獎」的香港肝病專家。在肝病領域深耕細作逾三十載,取得多項堅實成果,廖家傑形容一路走來都是荊棘滿途。他曾承受過無端的質疑和攻擊,只能靠客觀科學能釐清是非曲直的信念,毅然離開「戰場」繼續埋首科研和行醫。「我其實只想做個醫生。」他說,能回到初心才是最大意義。


廖家傑的科研團隊,去年在治療未期肝癌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使之變成可治之症,他更立下宏願,希望有一天能把肝病徹底毀滅。

 

202210月,一項有關肝病的科研成果發表:經過全球三期臨牀試驗,確立「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作為藥物研究領導者之一,廖家傑醫生欣喜地說:「這代表相關領域的研究已突破了舊有思維,進入一個消除肝癌的新時代,前面能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他視為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是醫學界和患者的喜訊,也肯定了他即使遇到逆境仍堅持不懈學術探索的信念。

 

錢夠用 就可以

 

廖家傑的醫學生涯開展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笑言當大部分同學開始掛牌行醫,賺取的收入比他當時選擇的路多出二、三十倍,他還是遵從恩師建議,在瑪麗醫院擔任內科醫生,專注科研工作,「我想,錢夠用就可以了。」

 

1989年,廖家傑加入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內科學系,也先後遠赴史丹福大學及倫敦大學學院進修及研究。直至2006年,晉升至香港大學醫學院全職臨牀教授和助理院長。期間廖家傑的研究團隊發表的其中兩項研究報告,成為了全球的肝病治療指標。

 

他們在02年發現,乙型肝炎病人如要接受壓抑免疫治療,得配合抗病毒藥物,否則會死於嚴重肝衰竭。近年香港發生的一宗嚴重醫療事故,也是牽涉到這問題。04年他又確定了長效干擾素對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療,05被全球接納為乙肝一綫治療方案。

 

別忘了 初心

 

不過在肝病領域的研究成果逐步累積之際,他卻面臨了事業上的巨大逆境。0809年間,本地醫學界發生了被外界形容為港版「白色巨塔」的杏林紛爭,廖家傑身不由己地捲入權鬥漩渦。事件涉及多位名醫,長時間受到猛烈質疑和攻擊的廖家傑嘗試興訟為自己討回公道,風波最後在他退讓下落幕。「要和平解決時,人不能太自私。我要顧慮自己的母校,不想把問題帶給大學。」

 

他曾經想了許久,為甚麼會發生這種事?「我的看法是,當你在學術上和共事的人想法不一致時,太激烈便會產生矛盾,有些人會利用這矛盾獲益。而最大的獲益者,往往不是矛盾的雙方。」他慨歎,是否大家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醫生的使命是救治病人,但若只顧在體制中爭名奪利,又如何能守住初衷。」結果他選擇離開那個「戰場」,因為他深信,作為一個從事科研的人,所有是非真假,都能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驗證。

 

09年,廖家傑離開瑪麗醫院,創立自己的醫療集團,同時被委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與移植中心的聯席主任和主任教授,另闢蹊徑繼續其科研工作,同時協助培訓內地的醫療人員。

 

他承認,離開自己科研多年的地方及醫院,對事業和家庭都造成衝擊,「那時經常要往內地工作,不能時常陪伴子女,兒子不明白這是為了甚麼。」回首往事,他感激在人生低潮時,家人給予的支持與動力,也慶幸子女都長成了有正向人生的人。

 

「我覺得遇到不公反而是歷練和激勵,令我更強大。」挫折並沒有窒礙廖家傑在肝病領域探索中,他往後一次又一次取得啟發性的成果。2016年,他憑「慢性乙型肝炎診療體系的創新及關鍵技術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他對內地肝病情況的關注,早於畢業初期,已多次回到故鄉廣西行醫,也曾在肝炎疫苗仍未在內地普及的千禧年初,啟動「世代無肝炎」計畫,籌款為廣西嬰兒注射疫苗。今天,他依然鼓勵醫療界年輕一代放眼國家,「國家就像我們背後的家庭,讓我們更有實力。」

 

繼續向前 不停步

 

對於近年年輕醫生紛紛出走,在中港兩地培育了不少後進的廖家傑感觸良多,「別只執着於既定的想法,有些事沒按自己的主觀意願推演,就覺得沒了優勢。其實環境和優勢要靠自己創造,你老覺得沒有良好的環境,機遇擺在眼前你也沒能發現。」

 

今年初,取得亞太地區肝病研究學會最高榮譽獎項的廖家傑正好年屆六十,多次強調「只想做個醫生」的他笑言從沒想過要退休,整個腦袋仍不停在工作。「我不喜歡停留,要保持動力,專業的發展是需要持續,不能因為到達某一個點就停下腳步。中國每年死於肝病的人超過四十萬,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肝病徹底毀滅。」

 

醫生的使命是救治病人,但若只顧在體制中爭名奪利,又如何能守住初衷。


Image
People

大坑西賢毅社謝太 細味邨內60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