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緊急警示系統」 保障市民安全

Column
Image
近年極端天氣漸趨頻繁,超強颱風、五百年一遇的暴雨比比皆是,不論對政府或市民而言都是極大挑戰。一旦遇上極端天氣,每一刻均是與時間競賽,事關涉及性命及財產。

 

若參考外國例子,多設有「緊急警示系統」,用以在發生天災人禍時,緊急通知市民逃難。特區政府於2020年耗資一點五億元設立緊急警示系統,並於1126日推出。據了解,政府部門在可能危及廣泛人命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下,可透過該系統向流動電話用戶發送重要實時訊息。屆時已啟動接收緊急警示系統訊息功能的流動裝置,會發出長約十秒的警示聲響與振動提示,屏幕亦會彈出通知來提醒用戶。結果,在毫無預警下於2022 39日初試啼聲,傍晚以中英文雙語,向市民發出「緊急警示」,提醒民眾伊利沙伯醫院成為定點醫院,專門接收新冠病人,呼籲其他人士請勿前往,結果令全港市民受驚。

 

由於系統透過流動通訊廣播,對於擁有超過294.8% 滲透率的香港而言,絕對是一個優勢,事關若遇上緊急事故,近乎所有市民都能夠獲取訊息,從而作出快速回應。以近日因颱風「小犬」而懸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訊號為例,由於通知時間只有十五分鐘,加上只透過傳統及社交媒體通知,未必能夠涵蓋全港市民,因而導致部分市民無法趕上即將停駛的公共交通工具。

 

與時並進更理想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面對非常的氣候轉變是需要非常的應變方案, 而「緊急警示系統」 絕對是其中一個合適的做法。只要配合公民教育及政府成立的應變中心,定能做到事半功倍,令市民得到更大的保障。

 

然而,倫敦大學學院風險與減災研究所學者 Zehra Zaidi 指出,警報系統要發揮作用,公眾信心至關重要,如果濫發訊息,可能使公眾疲勞;警報太早、太晚或資訊不正確,也可能削弱公眾信心,其風險可以相當高。

 

筆者相信,任何一位市民均不願意收到「緊急警示」,畢竟平安無事便是福。


Image
Column

經濟周期與信貸周期

Image
Column

過分思考 大腦的回憶漩渦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