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 不確定性令你有壓力嗎?

Column
Image
從前看《黑鏡》(Black Mirror),總覺得劇集裏科技全方位融入生活日常,甚至取代人類的橋段遙不可及。《黑鏡》第一季至今,轉眼十二年,人工智能也成為發展大趨勢;聊天機器人如ChatGPT隨時隨地回應各種疑難、亦能寫作文章、翻譯語言,以至檢查和調整程式碼;其他人工智能如DALL-E更能按照文本創造圖像;就連歌曲也能由AI演繹,翻唱黃家駒、林家謙等歌手名曲。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指出,愈來愈多機器人投入職場,會導致員工的就業安全感不足;當打工仔長期處於工作壓力,或會造成情緒疲憊,感到無法投入工作和感到抽離,帶來更強烈的倦怠感(burnout)。

 

人工智能或為就業穩定性添加了不確定性(uncertainty),有機會讓人產生無助感和對未來的焦慮,感覺失去掌控力。研究指不確定性會增加消極情緒,與恐懼和焦慮相關的情緒,同時降低正面情緒。對失業的恐懼,除了關乎收入來源和經濟狀況,亦會動搖我們的身分認同感和目標感。曾有外國傳媒訪問配音員,他們指AI能輕易利用聲音檔案,生成及複製他們的聲音,擔心自己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當自己用靈魂和時間投放而成的才能,仿似將會被機器取代,我們可以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和定位?

 

許多研究發現,肯定和反思重要的價值觀和個人特質,有助於我們更從容應對與工作相關的不確定性,提升面對挑戰的韌性。研究團隊在美國、新加坡、印度和台灣進行測試和數據分析;其中一個實驗中,汽車製造公司中,與機器人合作的工程師,均感到壓力和不安。四百名參與者認為,自我肯定練習能減少無助感。在練習中,參加者挑選和寫下一些對他們重要的特質和價值觀,例如「朋友和家人」、「幽默感」、「社交能力」或「運動」,並寫下背後的原因。完成自我肯定練習的員工的就業不安感,相比沒有完成的員工更低,而且練習能產生其他正面影響,例如更有信心與機器人及其他同事合作。研究指,自我肯定練習可降低皮質醇水平(即是我們受壓力時,釋放到血液中流竄全身的壓力荷爾蒙),以更鬆容態度面對挑戰。

 

心理學家認為,提醒自己「生而為人的獨特性」,有助緩解對「在職場上被機器取代人類」的非理性恐懼。適量的恐懼或能推進我們進步,而面對人工智能的爆發式演進,也許也是將焦點回到我們自身的好時機——是甚麼特質、能力和價值觀令「我」成為獨一無二的「我」?再而,以AI作工具,作為人類的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它,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Image
Column

香港財富管理的重要性

Image
Column

科技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扮演的角色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