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捉怪獸

Learning Life
Image

雖然是資深「哈日族」,筆者對日本的動漫文化卻認識甚少,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不過一些經典故事或主角倒是認得,皮加丘(或稱比卡超)就是其一。幾年前寶可夢「Pokémon GO」全球大熱,剛推出時不少人廢寢忘餐,「日行千里」捉精靈,現在熱潮雖然減退,但依然是全球最賺錢的手機遊戲之一。筆者玩過一段短時間,終於稍稍領略到這班寵物小精靈的魅力。近日位於中環的卓納畫廊舉辦美國藝術家凱瑟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的畫展,主題全部是寶可夢的人物,展覽題目也完全配合主題—「虛構娃娃 羨慕之瞳 百變怪 皮卡丘 強化謎擬Q 嬉戲 伽勒爾烈燄馬 天秤角擊 體力值270 絕群壓軸 全圖」。寶可夢迷可以大飽眼福和過足打卡癮了!

伯恩哈特是美國七十後藝術家,先後畢業於芝加哥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2000年前後開始嶄露頭角,作品並獲多家美國美術館收藏。她擅長觀察流行文化,並注入多種元素於作品中,以大膽、鮮明的色彩繪畫日常生活的物件,經常出現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例如去年她在卓納的倫敦畫廊展出的作品,便出現了粉紅儍豹、著名涼鞋品牌及寶可夢的百變怪;又如目前香港展覽中的最大型作品《雪怪遊戲店》,幾個皮卡丘及阿米巴蟲般的百變怪與熊寶寶,與各種日用物品共享同一片空間,包括一瓶牛頭牌膠水、一罐高樂氏漂白劑和幾卷衞生紙,幾樣平常生活的物品與寶可夢怪獸毫不相干,卻被放在一起,增添畫面趣味。

 

隨性創作方式

 

香港個展是伯恩哈特在香港的首個展覽,藝術家全程投入寶可夢世界,集中「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從中選取形象,就如「卡牌」般每一張都有不同的寶可夢,她的畫也一樣,而且形象、構圖和色系都相當「忠於原著」,不過就以她慣常的畫法呈現。在每一幅畫中,藝術家都鬆散地標示邊界綫,以框定她要表現的形象, 並將卡牌上的數據、特殊技能都疊置於畫面,以此分辨它們在遊戲中的角色。

 

作品在畫面上, 顏色與綫條以「出血」版式呈現,並且如水窪般匯聚在一起,展露出伯恩哈特生氣勃勃而又隨性的創作方式。根據畫廊資料介紹,伯恩哈特會先用噴漆在直立的布面上作畫,隨後將之平放在地面, 塗上用水稀釋過的丙烯顏料,又會同時創作幾幅畫,在它們之間來回跳躍,通過節奏輕快的舉動,將偶然與隨機的因素引入每一幅作品。

 

現場所見,不少觀眾都相當興奮地打卡,就連一位本身也是出色藝術家、同時是寶可夢卡牌藏家的朋友,也第一時間前往參觀,並帶了珍藏的卡牌在作品前合照,有「真身」作比較,也許更能感受伯恩哈特的演繹手法。這個展覽對寶可夢或是其他動漫遊戲迷來說,也許是一次比較不一樣的打卡經驗。展覽並非一般動漫手稿或衍生商品展,但卻和他們喜愛的動漫遊戲息息相關,雖然是熟悉的人物或場景,經過藝術家的演繹後,卻有另一種的感覺。

 

不過,對於本來不熟悉動漫的朋友來說,就像筆者,看這個展覽的確不會那麼投入,只會從欣賞一批充滿流行文化元素創作的角度去看。然而展覽也讓筆者對「寶可夢」的故事產生好奇,特別是卡牌收藏,這個群體與任何收藏群體沒有分別,同樣是需要知識、熱情與時間,當然還有金錢。「寶可夢」卡牌聽說有些價值不菲,假如各位「粉絲」尚未收集到某些人物怪獸卡牌,不妨去展覽看看,藝術家是否選擇你渴望擁有的那一個?

 

凱瑟琳.伯恩哈特香港個展

日期:即日至85

時間: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日及一休館)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80 H Queen's 5-6樓卓納畫廊

網頁:www.davidzwirner. com/hongkong


Image
Learning Life

學做懷舊微型模型 感受本地文化特色

Image
Learning Life

推「港」魚拓第一人 90後迷上冷門藝術 無師自通

Image
Learning Life

朝聖東京 哈利波特 影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