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解鎖於足下 高日藍

People
Image

中學時期,高日藍勤習泳致常有勞損,立志長大後要當醫生,心無旁騖鎖定骨科。願望實現,現在他是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每天面對不幸脊髓損傷的病人,而他也曾意外受傷,兩度接受脊柱手術,充分體會病人的痛楚。香港每年新增大約二百宗創傷性脊髓損傷個案,因人數不多而被社會忽略,堪稱「孤兒病人」。病人如果有一雙機械腳,可以在康復路上邁出一大步。為了把機械腳引入香港成為公立醫院恒常服務,高日藍與醫療團隊和病人拋頭露臉,使出渾身解數,務求引起各界關注。四年下來,醫院管理局終被說服批出經常撥款。成就解鎖,高醫生說「苦盡甘來,超級開心」。

高日藍是游泳健將,中學時期加入香港青年軍,在銀禧體育中心(現香港體育學院)習訓,時常因肌肉勞損或痛症向物理治療師求助,「漸漸認識人體結構,而且每當治療師說醫學名詞,我都覺得他們好有型,仰慕他們。」他遂立志長大後要當骨科醫生。中三已有志向,毫無懸念地鎖定唯一目標,他自言好幸運。

 

自從2008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在瑪麗醫院工作至今十五年,高日藍說,骨科特別之處是手術之後才是醫生與病人「終身關係」之始,「病人需要物理治療,定期覆診,檢查身體和植入儀器的狀況。」

 

「病人當初動手術時可能是小孩,是上一代教授做的手術,手寫紀錄,未有電腦,病人現在可能五、六十歲了,年年覆診,已交到我這一代醫生手上。手術的技術一代傳一代,病人也是一代傳一代。」他與病人建立這種「終身關係」,臨牀工作滿足感大。新冠疫情之前,他三度跟隨時任瑪麗醫院骨科主管張文智教授前往柬埔寨落後地區義診,病人聞風而至,在醫院外搭帳幕通宵達旦輪候,盼獲施手術重生的機會。來自香港的兩、三名醫生在一星期裏密密手,完成幾十個脊柱手術。

 

臨牀工作很大滿足

 

有次,高日藍巡房,發現一名一天前才接受大手術的小孩不在病房,原來小孩已經去了花園玩耍,無止痛藥、無腰封、無物理治療,窮家小孩捱得痛,吃得苦,高醫生莫大感觸,「香港人身在福中,醫療服務好,小孩子獲萬般寵愛,小小痛就好緊張,寶貝到不得了。」

 

他在2015年考獲專科資格時,開始思考,脊柱手術既然已經成熟,那麼,可否利用科技幫助神經綫已經折斷的脊癱病人「站起來」?於是他在2017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加州退伍軍人醫院學習,並且帶首批復康機械腳回港,讓下半身癱瘓病人把握治療黃金期試用。香港每年新增創傷性脊髓損傷個案不多,但每位當事人需要的長期支援成本高,高日藍坦言:「純粹從經濟學角度,幫一名脊癱病人的經費,可以幫一千名糖尿病人,論公共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脊癱病人永遠排到最後。」要取得公帑撥款,將機械腳納入公立醫院恒常服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單憑枯燥乏味的文件和閉門游說也成不了事。首先目光要向外,面向公眾,引起關注,包括尋求私人企業贊助先導計畫、與非政府機構聯手推廣、病人擔當籌款大使現身說法、具知名度的「包山王」黎志偉攀登如心廣場籌款、書展分享會、跨區機械腳接力賽籌款等等。

 

「病人講一句,勝過我講一百句,善長仁翁、醫管局、政府、社會各類型持份者會有較大反應。」高日藍深明此道。與此同時,他也少不免要在不同場合做游說工作,還有跟同事們收集先導計畫約共一千個機械腳訓練時段的數據,在醫學文獻發表,說明機械腳的安全系數及加速病人康復的成效。

 

苦盡甘來超級開心

 

嘔心瀝血台前幕後大小龍鳳,四年的努力贏得回報,2022年起,三間指定復康院獲醫管局批出經常撥款,每年各有一千個機械腳訓練時段,「苦盡甘來,超級開心!當然不是我一人能夠成事,要靠多位骨科醫生,有人做臨牀,有人計數。」成就解鎖,恒常撥款有了着落,跨區機械腳籌款接力賽會有第二屆嗎?他耍手擰頭,笑說無心血再辦了。最嚴重的病人是脊髓近腦幹位置受損而無法自行呼吸,像已故的「超人」基斯杜化里夫和「斌仔」鄧紹斌,高日藍形容這類病人是「孤兒中的孤兒,四肢癱瘓本身已經好慘,還要靠呼吸機呼吸。」先導計畫的項目除了機械腳,還有橫膈膜肌肉起搏器,這儀器植入病人體內,病人可擺脫呼吸機的枷鎖,離開病牀。高日藍將起搏器引入香港,植入兩位年輕病人的體內,「是全港首兩宗,也是中國首兩宗成功手術,但尚未成為恒常服務,急不來,要累積經驗,達到一個安全系數,就可以是像機械腳的成功故事。」

 

團隊獲嘉許 相當自豪

 

2020年高醫生擔任隊長的麥理浩復康院脊髓損傷復康團隊榮獲醫管局嘉許為「傑出團隊」,他相當自豪,「病人需要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心理輔導、護士、醫生、矯形義肢部等許多專業人士幫助,好開心各人的工作得到肯定。」

 

他是拔萃男書院畢業生,「今時今日所有成就,是因為在中學時塑造的人生觀,如何回饋社會,如何當領袖,全部是從拔萃學到的。」他以母校為榮,滿懷感激之情,熱心舊生活動。

高醫生官仔骨骨,講話條理清晰,辦公室是另一風格,隨意放置的大小新舊感謝卡或畫作幾乎活埋他的工作間,這些是歷年來病人的心意,充滿溫度;凌亂中隱現女兒萌照。高醫生和他口中的「好打得」妻子育有四名兒女,三歲至九歲,他不容許孩子騎馬、打欖球、高台跳水。撞擊大或容易墮下的活動一律禁止。

 

他自己同樣會避免可能傷及脊柱的活動,尤其兩次因公受傷之後相當警惕,「有次在深切治療部急救一名病人,不小心弄傷自己,第二次受傷是在手術室跌倒。先後兩次脊柱手術,神經綫損傷好痛、好辛苦,所以我充分明白病人的痛楚,我經歷過這些,會令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醫生。」


Image
People

盼港人續寫好故事 傑青逆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