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和創新

Column
Image
不少人認為我們的社會,不論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或者是銀髮一族都需要創新思維,並且最好是透過革新的科技去促成創新。究竟甚麼是創新思維呢?簡單而言,創意是一種新的意念去做事,而能夠將此意念變成可操作的方法,廣泛地應用在一件工作上,並且做出來的效果更好,這就是創新。所以創新必然是做事的成效更好,或同一種效果卻用更少的資源去完成;
一件事是否創新是有相當客觀的方法去分辯,不是「有個天才忽發奇想而來」的意念。例如,我能夠發明使用互聯網及鏡頭去監考,令舉行公開考試的成本更低,這已是一種創新;又如我用同一筆資金更精準地去派飯給無家者,減低浪費,這又是一種創新;又或者我將電話及日曆表放在一部電子工具中,這二合一的方便,其實就是今天的智能電話,亦是一種創新。創新,與其說是一種思維,其實更像經濟學的概念。那麼,為甚麼突然之間,好像每個人從來都不創新,而現在個個都要去學做創新呢?商人、老師、社福團體、會計師、年輕人、中學生、保險經紀、銷售員,無一倖免。

經濟理由主導

筆者大膽認為,這是市場資本主義為了追求更高的增長而漸漸形成的。二戰以來,百廢待興,我們重建了用貨櫃跨海貿易,建立銀行借貸體系,工業化出產,使大部分國家經濟長期以百分之五或以上增長起來。但過去二、三十年,維持此增長率愈來愈難,所以我們一窩蜂去搞科研及高等教育,化工、重型機械、火箭應運而生。現在滿街大學生,究竟如何再去維持高增長呢?九十年代,外國改革公營部門,拆牆鬆綁,以市場取代官僚方式去釋放了更多的生產力。市場進入了從幼童到護老的醫療、彈性收費的公共服務、幼稚園到專上教育、藝術及體育等。三十年又過了,人們仍然懷念高增長時代的和平及幸福,卻不知怎樣去面對在低增長社會如何去保持和諧及讓大部分人有基本生活保障及活得有尊嚴。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更有效率,更好的物質進步,科技上有更大突破,此經濟上的得益最終會令整體社會受惠。誠然,重大的創新,如蒸汽機、工業革命、分工、商業管理理論、電腦程式、互聯網等等,都會在一段長時間令經濟增長,這可以掩蓋收入不平等、人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尊重等社會問題。筆者並不反對創新,但想解釋這極可能是令經濟繼續向前的手段,不是過去人們不懂創新,反而創新一直都在發生,但其效果是否能夠達到人們或政府的期望,繼而去催促更多創新,這是另一問題。歷史中的重大創新,會否必然適時地在我們最需要增長時就會相應出現,相信只有神知道。萬一沒有令人滿意的持續創新出現,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及智慧去解決其他社會問題呢?搞活經濟是好事,但面對其他社會問題時,始終需要不同的智慧;創新,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Image
Column

逍遙遊

Image
Column

別在經濟下滑時 減低IT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