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千年傳統,以文人畫為正宗,其中又以山水最具代表性,然而其他題材的作品同樣豐富,或詠物寄情,或寓意吉祥,各具特色。位於觀塘的一新美術館剛推出全新展覽《水墨裏的動物》,集中多位近現代大師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各類動物活現紙上,帶領大家從一個更為接近生活的角度欣賞中國水墨藝術。
是次展覽的畫家包括大家熟悉的齊白石、馬駘、高奇峰、徐悲鴻、丁衍庸、趙少昂、李可染、饒宗頤、石魯及吳灝,作品全選自一濤居的藏品。無論是自然山水還是花卉動物,中國傳統書畫裏的主題多具象徵意義,動物也一樣。從古到今藝術家根據動物的習性、形態和名稱的諧音,賦予其象徵意義和多重寓意,例如蝙蝠諧音「福」、雞諧音「吉」、神話瑞獸代表吉祥、猛獸代表力量等,而且不僅用於水墨畫,瓷器、刺繡品上也經常出現,全部經過精心設計,着重整體布局、特徵及神韻。單一動物的形態入畫以外,也會以動物配搭不同的植物, 加上藝術家個人的生活體驗,入畫的動物種類更多,近代的佼佼者首推齊白石。
取材自民間田園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由於成長背景,其作品取材偏於生活化,靈感來自民間田園,水果、動物、農耕工具都能入畫,看似簡單,但在似與不似之間,以生動傳神的造型和別致的構圖自成一格。各類動物中,齊白石畫的魚蝦蟹廣為人稱頌,在他筆下,蝦身體的通透以及鬚腳的靈活完美呈現,生動活潑。他畫魚的眼神也明亮,寥寥幾筆如畫「魚」點睛,捕捉了魚在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態,動物生動活潑,煥發着質樸天真的情趣。筆者曾經陪同一位內地資深藝術鑑賞家對比齊白石的真迹和贗品,專家一語道破:「一看蝦的鬚腳是否靈動,就知道真假兩者雲泥之別。」
齊白石不乏氣勢磅礡作品,展品之一的《松鷹》,是他九十歲時畫給羅隆基的巨作,高達二點五米,「鷹」寓意「英雄」,而「松柏」則有長壽之寓,也象徵孤傲、堅貞的英雄氣概,與鷹的氣質不謀而合,展覽資料形容:「齊白石所畫的鷹立於松樹上,他用較濃的墨色畫羽毛,描繪輕微抖動翅膀的姿態,加上眼神生動,展現巨鷹的英姿。齊白石以較淡的墨色描繪松枝,甚至細心地畫上松果,構圖自然。松枝向畫外延伸,畫外有畫,充滿想像空間。」
結合中西畫技法
除了齊白石,中國近現代畫家中以動物主題最為人熟悉的,是徐悲鴻,特別是他的駿馬。二十世紀初,西洋畫傳入中國,給傳統中國畫家帶來新的衝擊和靈感, 加上寫實主義的興起,立體感、透視感,以及色彩的運用,豐富了水墨畫家的創作語言,令水墨畫變得更活潑。徐悲鴻是那個時代將中西畫融會貫通的靈魂人物,從他描繪的動物在精準度、光影變化,可以看到他中西畫技法的結合,馬匹在肌肉綫條、毛髮、骨骼等細節的處理是最佳例子,成功營造出動感和多變的視覺效果。
徐悲鴻的駿馬大多是風神俊朗,激昂飄逸,展品之一《八駿圖》畫面充實,八匹駿馬生氣勃勃,動靜皆宜:「徐悲鴻通過深淺交疊的筆墨,刻畫出馬兒迎風飄逸的鬃毛,以及強壯結實的肌肉。他又運用光影的分布,突出駿馬豪邁瀟灑的性格。」就如畫家寄情山水,徐悲鴻不時把自己感情投射到馬身上,部分作品的駿馬獨自迎風而立,流露出一絲孤寂。徐悲鴻作品中也不時出現雞、鴨、小狗等動物,展品《羣樂》結合沒骨法和勾勒法,表現鴨子和小狗兩者的毛茸茸身軀。小狗以實物寫生,姿態準確逼真。
《水墨裏的動物》展覽的多位名家作品,各有特色,如丁衍庸的動物造型以綫為主,喜採用較為平面化的構圖,布局別樹一格,人物及動物都詼諧趣致,真情流露。其作品《水族圖》描繪的魚蝦蟹表情豐富,形態逼真生動,妙趣橫生。 高奇峰主張引入西方寫實技巧,以「撞水撞粉」和沒骨技法繪畫《明月松鷹圖》,畫面富有詩意,發揮西洋畫的光暗技巧,又傳承中國傳統水墨畫所追求的寫意。 從動物這個角度欣賞水墨畫,是否更有趣味?
《水墨裏的動物》
日期:即日至12月22日(四)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
網頁:www.sunmuseu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