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富增值 可持續發展

Column
Image

今天的商界都很重視可持續發展,當中和最近很熱門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的議題有關,而今天主要想講可持續發展。從經濟層面來說,可持續是指投入的資本沒有損失,並且有一個合理回報。這樣,這盤生意當然可以持續發展。從環境層面去說,我們的焦點是大自然所給予的資源是否能夠持續供應給企業去發展,例如樹木、石油、電能的出產、捕魚、稀有金屬、碳排放等等,所以企業要確保捕魚生態能自給自足,不會耗盡,森林亦然;又或者要用再生能源,在發掘出稀有金屬後,其環境必須復原。但筆者亦有聽說要持續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技術或知識資源,這些其實不是天然資源,卻是人類透過天然資源去衍生出來的其他資源,希望讀者能夠分清楚,免得在討論可持續發展時,把範圍定得太闊而失焦。

為甚麼我認為這些衍生資源相對沒有那麼重要呢? 因為如果公司沒有可持續的人手或技術或知識,會影響其在經營上不能持續,最終結業,但可以有其他公司替代。若是天然資源不能持續,公司在經營上仍可維持,只是其產生的界外代價由他人或我們的下一代埋單。我們的焦點應該着眼於要求公司承受其界外代價,負起責任。

除天然資源外,還有一種我認為是社會資源同樣需要保護,例如公司對員工的政策令其健康不好或影響家庭,這會加重了政府醫療及社福、心理輔導等額外成本,而往往這些都是由政府,社區鄰里或家人去承受,這亦是把公司所產出的界外負擔轉嫁了給他人,所以公司表面上在經濟層面可持續,但其實不然,筆者倒認為這方面都需要大眾關注。所以,可持續發展其實只是要求公司承擔其應負責的責任吧,不要將利益建基在犧牲環境及他人身上。至於現在很熱門的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可以說是把可持續發展向前再推一步,因為這是在期望公司為環境及社會帶來正面效益,而這效益可以是在可持續發展之上再多做一點,可被視作一種額外的社會紅利。創效投資則要求更高,要可持續之餘再加上可量度的特定正面社會效益。

筆者最近參加了在會展的可持續發展展覽,其出席人數比過往高很多,不少講者都認為此議題逐漸走入商界的主流,實屬可喜現象。雖然講得出與做得到的距離可以很遠,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期望十年之後,任何一盤生意都視可持續發展是其經營計畫中的必然一環。香港有二千五百家上市公司,當中有大有小,如果由它們做起,始終對香港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


Image
Column

職場升呢 ESG提升企業社會價值

Image
Column

個性全面睇 重陽重陽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