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 玫瑰色的人生

Learning Life
Image

瀏覽每年一度「法國五月」的資料時,驚覺這個曾幾何時是香港春天最令人期待的文化藝術節目,原來已經有三十年歷史了,堪稱香港「最老牌」的大型藝術月活動。今年「法國五月」的內容依然有各類表演、展覽、講座等,還有美食,一些畫廊推出與法國相關的展覽或講座,其中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舉辦香港攝影家秦偉的作品展《時間的漫遊》,展出1990年代他旅居法國期間所拍攝的照片。

在記者的回憶裏,法國永遠佔有一個特別的位置:在巴黎短暫逗留的日子身無分文,只有無盡揮霍的青春。這些年回去的機會很少,唸的法文也早拋到九霄雲外,不過只要是法國的文化藝術活動,還是非常期待,像「法國五月」,特別是早期當香港的藝文活動尚未如今日般百花齊放,每年5月真的是我輩法國迷翹首以待的日子。

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法國五月」也踏入新階段,總經理馬沙維表示,推廣法國文化的宗旨不變,但是更加注重與本地團體的合作:「香港的藝術文化界在這三十年間發展迅速,『法國五月』舉辦初期,香港的主要展覽和表演場地只有大會堂、演藝學院、藝術中心等寥寥可數而已,但今天已有大館、西九文化區、大型藝博會和大大小小的畫廊,我們有更多機會與不同夥伴合作,節目設計上也更靈活,加強我們與社區的交流,讓更多朋友可參與。就如今年我們與大館合作的全新《法國藝匯@大館》系列,目的就是將藝術進一步帶入社區。」

與所有藝術文化項目一樣,「法國五月」過去兩年的計畫也給疫情打亂陣腳,法國的藝術家不能親身來港,規模縮小了。幸而今年趕得及在社交限聚令「鬆綁」後舉行,主辦單位也鬆了一口氣:「籌備期間,我們沒有把握場地可以重開!雖然一些法國藝術家還是不能前來,計畫中與凡爾賽宮的合作項目也須推遲,不過我們覺得疫情期間的文化交流更不應該中斷,項目雖然可以在網上舉行,現場參與的體驗畢竟還是不可替代。」

今年「法國五月」的節目之一,是秦偉的攝影作品展《時間的漫遊》。秦偉生於香港,是資深攝影家,作品大多與城市有關。他早年卒業於法國米盧斯高等藝術學院,曾遊歷法國,尋索時間的起源,領略所攝之事物,皆有定時,有始有終。他鏡頭下的巴黎大街小巷、博物館、跳蚤市場等,都流露一種孤寂清冷的氛圍,與大家想像中繁花似錦的「花都」大相逕庭,但也別有風味。通過這趟旅程,藝術家感悟人生是在定數與隨機之間,頓感中國古代詩人飄泊孤寂之感。

封印底片記時光流逝

《時間的漫遊》展覽將分兩部分,除了攝影作品,還有一批破損的底片。原來三十年來,秦偉將巴黎的影像儲於一個盒子內,但因為年代日久,部分破損的底片已經無法恢復,封印的底片彷彿把時光流逝的痕迹記錄下來,這些破損就是時間洪流最直接的見證,重啓藝術家的記憶,誘發他的聯想,重溫之際,又開發了另一趟旅程,將破損的底片與照片並排,更讓人感到一絲蒼涼。

另一個筆者相當期待的節目,則是網上講座《巴黎聖母院-如何在二十一世紀重建哥德式傑作》,是「法國五月」與大館合辦的項目,邀請了三位直接參與聖母院修復工程的講者分享當中的詳情。2019年4月15日,法國歷史文化地標之一的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在無數電視和網站的觀眾眼前,這座法國歷史藝術殿堂、大文豪雨果筆下不朽的巴黎聖母院,陷入火海。筆者在巴黎期間,就住在聖母院附近,每天出門拐個彎就到,經常約人在大門前等,目睹尖頂倒下的一刻,彷彿心口也被插了一刀。

災劫之後,法國政府表示將傾盡全力修復聖母院,法國及國際企業很快就籌募了大筆款項,法國總統更許下諾言在五年內重開巴黎聖母院。不過這也引起各方質疑,畢竟維修工程浩大,從建築物結構到教堂內的藝術品等,需要謹慎周詳的計畫和大量專業人才,五年的時間估計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屋頂和尖頂的哥德式建築應如何重現,究竟應盡量回復原貌,還是加入新的元素?曾有建築師提出較前衞的方案,結果批評排山倒海而至,另外修復進度也受到疫情的影響。這次網上座談會的三位講者,有負責統籌整個項目的,也有一位專門修復院內藝術品的專家。若對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在巴黎逗留的日子已相當遙遠,就如褪色的照片,但是法國的魅力仍在,在全球面對天災人禍之際,何不暫時放開心情,在5月春天裏,感受一下玫瑰色的人生。


Image
Learning Life

注入建築美學 繞出滿足感 金屬綫藝術家啟創作旅程

Image
Learning Life

網課學跳舞 鍛練體能

Image
Learning Life

新潟越後妻有 大地藝術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