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富增值 - 國家、商人和市民

Column
Image

最近看到一宗新聞,指國際太空站將在2030年退休,返回地球。代之而起的,不是任何國家所組成更大更有規模的新太空站,反而是由商界牽頭的低軌道衞星去負責當中的工作及實驗,當中的科技由太空總署分享及支持。

商界善於投資,精於以更低的成本創造更好的效能,所以一般相信能夠產出更好的服務,無論是在天氣預測、地圖運用、通訊等等的突破,指日可待。

為甚麼美國政府不再建立更大的太空站?由國家去領導不是更好的嗎?發展太空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性項目,何解可以安心讓商界去進行呢?當然,有人會認為是美國政府缺錢,所以要由商人去代為投資,我認為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雖然,政府有不斷舉債的能力,但如果只由政府去做,他們亦自知創新能力或機動性都不及商人那麼靈活。但是分享科技不怕商界坐大嗎?不怕機密外泄嗎?筆者認為,政府與商界之間的互動及信任,當中有清晰而互相制衡的法規,把大家的權益及責任講清講楚,政府便不怕將來太空的是被商界主導,而失去話語權。

從歷史角度看,英國及歐洲的工業革命,衍生出一班願意冒險而強盛的商人。從前只有國王與庶民的互動,但國王應該如何與商人平分權力,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國王有軍事力量,當然可以隨時充公商人的資產,但如果利用得好,其互補性可以使國家變得更強盛。當時仍然是很野蠻的年代,有些商人殺了人卻得到政府包庇,而政府亦樂意接受商人的賄賂,結果是法律不被重視,各人都不清楚遊戲規則及界綫,這樣對經濟發展是一大絆腳石,亦不鼓勵作風險投資;長遠而言,國家的經濟亦好不了甚麼。

今天經濟學中的本地生產總值,是由政府支出、私人投資及市民消費三方面組成。換句話說,即是國家的支出、商人的投資及市民的消費,數字愈高,代表每名市民所享受到的政府服務、消費及投資都有所上升。如果三者的互動之間是和諧,就可以各盡其職,每個部門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僅是指每人都是在服務一己私利,因為每個部門所做的事,都會帶來一些正面的界外效應,讓其他部門受惠。例如政府的基建做得好,商人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去運送貨物,投資回報自然高;又例如商界興建更多的屋苑設施,市民樂於消費又減低了市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而當中的單價格亦更具有規模效應。所以,一個國家的課題,是要如何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不可隨意踐踏其中一方的利益,這樣各人才能安居樂業,貢獻社會。


Image
Column

職場升呢 - 電子利是可行嗎?

Image
Column

個性全面睇 - 虎虎生威又過年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