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SEN家長 洗滌身心 靈

Learning Life
Image

在疫情期間,孩子停課在家上網課,與家長「困獸鬥」,確實為家長帶來不少困擾,對於育有SEN(特殊學習需要)的家長來說,情況更甚。為支援一班居於大埔的SEN家長,大埔民政事務處支持,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主辦,以及慈山寺協辦的「共融同行社區計畫」,舉辦家長網上課程及三次慈山寺的親子體驗工作坊,讓家長學習欣賞孩子的優點和特質,還有正向管教孩子的方法;而在慈山寺進行的身心靈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學習認識自己、他人和與大自然的關係,並有機會學習慈心禪及靜觀,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促進親子感情。

親子體驗 工作坊

體驗式活動及建立社群網絡,支援大埔區內學校就讀,疑似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至中三學生及其家人。
計畫分為兩大部分,由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融合教育中心提供十八小時的網上家長課程,當中有個案分享,並邀請醫生、教育心理學家及註冊職業治療師等,就信望、正向、親子、學習、才能及成長六大主題,引導家長運用新思維的角度,欣賞孩子的優點和特質,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完成網上課程後,一連三個星期日前往慈山寺進行總共十二小時的體驗式工作坊,當中有「自愛」、「感恩」及「聯繫」的三大主題,讓家長和孩子可以認識自身的情緒,培養正向情緒及積極的態度,從而改善與其他人相處,融合社會。


整個活動圍繞身體、心理和心靈三方面,例如:親子打功夫,訓練孩子的紀律和鍛煉身體;由遊戲治療師帶領進行五感官遊戲,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由註冊社工帶領一眾親子進行遊戲及創作動作等,以學習融合大自然,認識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透過情緒卡的桌遊活動,學習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最後透過學習靜心及「慈心襌」,為自己、家人及身體不良的人送上祝福。

結合身心靈活動

採訪當日,一眾家長與孩子在環境清幽的慈山寺,進行最後一次的親子體驗工作坊。大家先一起製作紙帽手工作熱身,增加親子互動;然後,家長和孩子分成不同小組,在註冊社工的帶領下,進行「慈心森林」活動,當中融合靜心的元素,有角色扮演和遊戲等環節,從中學習融合大自然;之後,便進行較靜態的活動,家長和孩子大玩桌遊,在不同情境下,孩子可以認識自己和父母的情緒,促進親子關係。最後在尾聲,大家在演皓法師的帶領下一起誦讀慈心觀,以及進行靜觀活動,讓情緒平靜下來,為整個活動畫上完美的句號。


當日,大埔民政事務專員陳巧敏太平紳士,亦有親臨現場並作分享,「今年是第一次舉辦這個活動,意義深遠,因為在疫情下,我們了解到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停課在家,令家長的壓力大增。我們找到香港教育大學的專業團隊合作,加上慈山寺一直做關於社區服務的活動,所以一拍即合。」

家長心聲

翁先生(左圖)育有一名十歲的女兒及六歲的兒子。現時入讀主流小學的女兒在四歲時疑似有自閉症、ADHD(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及默寫極差的問題;兒子亦疑似有ADHD及自閉症的問題。翁生坦言自己對一對子女的學業成績要求不高,但太太則與他相反,並聘請補習老師為子女惡補功課。他表示透過今次活動,學到很多放鬆情緒的方法。今次是他第一次與子女一起去到慈山寺進行活動,女兒相當興奮,表示最鍾意學打功夫和畫畫的部分,而她亦建議可以增加玩泥膠的項目。


Image
Learning Life

棄理想工作 護士逐夢當演員

Image
Learning Life

致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