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二胡手楊恩華 用生命拉出優美樂章

Learning Life
Image

學習一門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淨化心靈,有 人甚至藉此改變人生。先天受弱視問題困擾的楊 恩華,曾經歷自暴自棄的日子,幸好遇 上二胡,讓他沉醉於樂曲的優美旋 律之中,最終告別頹廢日子。今 天他希望考上演藝學院音樂系, 將來成為二胡演奏家,在港推廣 中樂文化,報答曾經幫助自己的 恩人。

今屆文憑試考生受疫情影響,考試安排一波三折。 楊恩華是應屆考生之一,學校自農曆新年假期後便一直 停課,後來轉用網上授課。然而,作為視障學生,他在 綫上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老師用zoom 教學時,我 看不清屏幕上的數字。」

手術後荒廢學業

本來楊恩華對英語口試有信心,自信能在英文科取 得二級成績,可惜事與願違,語文科口試取消。最後, 他在文憑試考到十六分,英文科及中國文學成績均未符 預期,幸而中文科取得「5**」佳績,他希望升讀演藝學 院音樂系,如未能如願,也已做好兩手準備,「如果覆 檢英文科成績不成功, 明年會重考DSE 或報考 IELTS。」

楊恩華1996 年在哈爾濱早產出生,造成先天視網 膜發育不良,出現弱視問題。不過,童年時其病情未算 嚴重,尚可與同學踢足球及打機,及至小六視力驟降, 須到醫院進行手術,長達半年不能上學,「出院後重返 校園,學習進度完全落後。以前我坐在課室最前排,能 夠看到黑板上的字,但手術後卻完全看不見。」自此, 他學習意欲大降,荒廢學業,導致成績大倒退。

比賽意外得獎燃起熱誠

家人不忍楊恩華過着自暴自棄的日子,在他十二歲時, 把他從主流學校轉到特殊學校,希望有個新開始。初到新環 境,人生路不熟,家人推薦他學習二胡解悶,半年後,他在 一次市際比賽中取得銅牌,「其實我覺得自己演奏表現不太 好,有點瑕疵,但都能獲得獎牌,所以慢慢對拉二胡產生興 趣,並投入學習。」

那時起,楊恩華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決定苦心鑽研, 短短兩年時間,便考獲最高的國家十級資格,相當於本港的 演奏級。「受制於身體限制,有很多事情我無法做到,但二 胡的出現,令我開始有成就感。」2010 年,他到江蘇無錫 參加全國性比賽,儘管沒有得到獎項,卻結識了一名二胡大 師,開啟其夢想之旅,「我覺得自己可以跟他一樣,成為二 胡演奏家。」

讀三年中三適應本港生活

2014 年又是楊恩華另一個轉折點,3 月他與父親來港, 與母親及弟弟團聚,入住深水埗的劏房。9 月,他入讀心光 學校中三,學習廣東話、繁體字及定向行走等生活技能,但 心光只設中三以下的課程,所以他次年只能重讀中三,學習 英語等學科,銜接本港課程。後來他轉到主流學校接受融合 教育,又多讀一年中三,「傳統上,為免融合學生不適應主 流學校的高中課程,轉校後大多從中三讀起。」

他說初來香港,因為不懂廣東話,在餐廳點菜時沒有人 理會,「有點被歧視的感覺。」直至他在心光寄宿,加上老 師悉心教導,漸漸克服語言障礙,現已能操流利廣東話。

由零開始學習廣東話點字

來港後,楊恩華除了學習廣東話外,更要重新學習點字,他解釋:「因為 中港使用不同的拼音系統,所以點字各有不同。」坊間有種說法,廣東話是世 界上極難學的語言之一,他深表認同,「不論是前音、後音以及聲調,廣東話 比普通話多出不少。」他坦承,曾幻想香港人平時喜歡飲早茶,過着休閒的生 活,「以為大多數人都好得閒,豈料香港人生活節奏十分急速。」他直言至目 前為止,仍未完全適應。

不過,來港初期,最讓楊恩華不能適應的是住屋問題,「當時我住在一個 細小劏房,但當知道有同學一家七口住的劏房,面積竟與我一家四口的房差不 多,才發覺自己環境已算不錯,現在我亦已經適應了。」

 

 

盼成為演奏家推廣中樂文化

多年來,楊恩華對二胡的熱愛從未減退,只因來港而 暫停學習約一年,後來經心光介紹,再次拿起二胡。但由於 每位老師的教學方式都不同,即使音階等基本工夫同樣要重 新學習,他形容當時自己猶如被「廢了武功」,「初時拉得 很難聽,很痛苦,因為我二胡已考獲十級,即使高難度的曲 目都可以拉奏。」

幾經苦練,楊恩華漸漸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式,但 2017 年他再遇到另一難關,其雙眼視力再度退化,至今剩 下不足一成。他透露其實早在2011 年起,他學習二胡時已 經要靠導師為他唱出樂譜,「我錄音後反覆聆聽,然後背誦 整首樂曲來拉奏,因此要比正常人花多一倍時間練習。」

即使學習過程面對很多障礙,他依然沒有放棄夢想, 希望可以成功入讀演藝學院,下一步往內地或外國深造, 「我盼望將來成為二胡演奏家,在香港推廣中樂,並回饋 母校,教導同樣有視障的師弟妹。」

報答恩人 感激社會給予機會

楊恩華在採訪中細數來港後,幫助過他的每位恩人,「有他們的出現,才可 以讓我繼續在香港盡展所長。」

首先,他感激在深水埗市場售賣二手二胡的丘叔叔,「他很欣賞我拉二胡的 技術,交談中得悉我當時仍未找到學校,便向我家人推介,讓我入讀心光學校。」 他還娓娓道來幾位贊助過他到內地比賽及進修的人:製造金屬二胡的陳先生、霍 啟剛先生、利希慎基金。「當然不會忘記兩所母校:心光學校及閩僑中學,以及 我去年才加入的共融樂團True Colors Symphony,讓我得到不少演出機會。」

他說,曾比較香港與鄰近地區的政策,結論是本港對視障人士的支援遙遙領 先,「香港的融合教育做得非常好,視障學生可以循DSE 入讀大學,但內地及 日本的視障學生甚少機會上大學,而且大多只會從事按摩及推拿工作;台灣的視 障學生考試雖簡單得多,但卻沒有香港提倡的共融精神。」不過,他認為本港政 府可多關注視障人士的就業困境,提升他們的職場競爭力。


Image
Learning Life

奪冠感覺良好 朝聖利物浦

Image
Learning Life

號令舞林 伍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