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法國,香港人腦海或即時蹦出奢華與樸實的藝術展體,既對立卻共存;或升起能勾引人種種浪漫遐想的影像,瞬間仿似視覺與味覺俱佳的美食就在眼前,濃濃紅酒香洋溢,香氛與脂粉盈盈圍繞周遭;或直覺塞納河兩岸的博物館及藝術展品躍然眼前,隨著自己漸近的腳步而微笑,巴黎聖母院的鐘聲耳際回蕩。會想到法國教育的,少矣!
香港的青年學子對法國教育缺乏認識,認為赴法升學業首要是學習法文,懂法語與否被看成是往法國接受大學教育的絆腳石,亦因此阻礙了他們進一步瞭解法國的教育制度及學習環境。除了小部分深受法國文化藝術感染的有心人身體力行,積極學習法文,做好準備,憧憬日後真能踏上法境,在沙沙簌簌的步韻中浸淫文化之旅的樂趣。
然而,時移勢易,法國的高等教育亦追隨歐盟的擴展步伐,經濟及科技發展趨勢,變得多元化卻保留明顯的教育特色。
法國乃全球第五大經濟強國,我們不能低估其在科技、社會科學及管理方面的能力。法國的公民權理念下,接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任何完成中學的學生只要願意都可入讀大學,這導致外人錯誤判斷法國的大學教育質素。
法國的中學教育是六年制,初中及高中各三年。學生在高三時參與名為BAC(Baccalauréat)的統一考試證明完成中學教育,從而入讀公立大學。法國的公立大學對所有國民開放,更屬免費教育。
基於在法國公立大學是普及教育,國民皆有享受大學教育的權利,故公立大學皆以法語授課,外國學生入讀法國的公立大學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具備相當的法語能力。
法國的公立大學學院結構較傳統,文、理、社、經、哲各院皆有,但令海外生感奇怪的卻是找不到商學院!
在法國,商學院獨立於大學之外,但商學院的出現也與拿破侖有關!當年拿破侖認為法國需要在傳統大學教育外,增設能幫助法國走向更強大的精英軍、政學院。此思路被延伸至建立培養工商界精英的商學院。十八世紀在法國從事工、商活動的幾乎全是貴族,法國最早建於1872年的里昂商學院,今天的校園便坐落於傳統富人區。
法國的商學院也提供為海外生而設,用英語授課的學士及碩士課程,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屬四年制。法國的工商管理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強制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論本地生或海外生,入讀後必須到企業實習,各校皆有自己的企業和校友網絡協助各學生與企業或機構掛鈎。以海外生的四年制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為例,學生在第一年必須實習兩月,第二年四個月,第三及第四年各實習六個月。實習期間學生是獲發工資的,且工資由政府規定。商學院的實習生(Internship)每月平均1400多歐元,知名度高的一流商學院如里昂商學院,學生的實習工資每月平均逾1,700多歐元,對來自中、下階層的海外生來說,這筆收入很具吸引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讓學生畢業後很易找到工作,不少學生乾脆留在實習的企業繼續工作。
若學生往法國修讀一或兩年的碩士課程,畢業後獲準留在法國一年尋找工作。不論本科生或碩士生找到工作後獲得一年或兩年的工作簽證,當第三次申請工作簽證將獲發長達十年的工作簽證。持有法國的工作簽證者可在歐盟26國內自由流動。此一吸引人才的政策,深受海外生歡迎。
總言之,隨著法國高等教育的提升和發展及日益的國際化,在語言訓練,學習特色,多元文化的瞭解,國際視野,在歐洲多國遊歷,畢業後的工作機會,經濟收入,資歷認可⋯⋯等多方面深具吸引力,值得香港學生認真考慮。
查詢: | 0086-15900799425(黃老師) |
電郵: | asia@em-lyon.com |
網址: | https://bba.em-lyon.com/e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