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與擇業關係?
有很多家長及學生都認為,學生選擇大學學科時,應考慮他們將來打算從事的職業。學友
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確實有部份專業職業如醫生、護士、工程師、會計師、教師等,
完成學士課程後可取得相關專業資歷,「但如果學生選修這些學科前,最好想清楚,畢竟
如果內容太專門,此後如欲轉換跑道的空間會較困難。」
規劃人生 慎入歧途
2022 年JUPAS 已開始接受申請,
吳寶城表示,有數項JUPAS 變化趨
勢值得同學留意。首先,不少大學均
將新增開辦跨學科課程,如城大的法
律學學士與工商管理學士(會計)、
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法律學學
士、法律學學士與理學士( 計算數學);浸
大的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榮譽)、文理及科技學士(榮
譽)。其次,大學亦愈來愈重視STEM 教育,當中理大設
立副主修:「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AIDA)和「創新及
創業」(IE),讓同學可以及早涉獵相關課題。
談到選科與擇業的關係,吳寶城認為職場有些崗位要
求員工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解難
能力,「因此修讀理科或社會科學的學生都可具備。」他
強調,學生選科前,最好思考清楚將來的人生規劃,從而
修讀適合自己的學科。
自資畢業「職金」亦可觀
本港自資院校課程大多職業導向,畢業生不愁出路。
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早前公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去
年自資學士和副學位畢業生,平均月薪增至近19,000
元及17,000 元,較前年分別增半成及1 成,差距則
僅逾2,000 元。同等學歷的不同院校畢業生,薪酬差
異頗大,以學士學位計,最高是東華學院畢業生,平
均月薪為31,400 元,較最低的明德學院的14,000 多元,
多逾一倍。難怪東華學院近年收生反應踴躍,今年共取
錄909 名新生,人數高於預期。
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指,相較八大,自資院校傾向考
慮市場中長期缺乏的人才需求,彈性開辦相應課程,如
開辦醫療相關學科的東華學院,學生畢業後便立即被市
場吸納。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曾志滔則認為,數據反映
自資院校畢業生受就業市場認可,亦側面反映「指定專
業/ 界別課程資助計畫」(SSSDP),切合市場需求,
但提醒學生不應只憑畢業生薪酬,選擇學科及院校,更
應以個人能力、興趣為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