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類未來所要面對的挑戰和變化,往往超乎想像,所以孩子所需的教育不止於當下的知識領域,更須具前瞻性。香港美國學校(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學校總監John Jalsevac認為,教育遠景應要從小培育學生的二十一世紀高層次技能為主軸,當中包括獨立性、解難力、責任感、協同性、世界觀、批判思維及創新力等,好讓他們日後在千變萬化的職場中,保持競爭力。
隸屬於擁有四十年辦學歷史的國際教育機構Esol Education,香港美國學校(ASHK)創立於2016年,提供KG2至Grade 12的一條龍全日制課程。位於大埔的校園,可容多達九百位學生。據了解,該校現時有近八成學生來自二十九個國家;教員主要來自美加兩地,全部擁有大學學位,大部分均持碩士學歷,當中更不乏博士級教師。
John Jalsevac稱:「有別於本地傳統教學,ASHK沿用西方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負責支援同學主動探索,解決疑難,掌握概念為本的知識。」同時,ASHK採取小班教學,每班學生最多二十四名,讓教師更能了解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要。
推動跨學科多元STEAM教育
為體現培育二十一世紀人才的理念,ASHK特別注重STEAM教學。John補充,STEAM是以數學(Mathematics)元素為基礎,透過工程學(Engineering)和藝術(Art)演繹,結合科學(Science)及科技(Technology)學科,有助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創新解難及靈活思考。該校教育科技總監 Ryan Yue指出,跨科目的STEAM學習模式,是ASHK獨有的課程特色,有助同學由記憶、明白、應用所學的階段,提升至分析、批判,以至創造知識的更高層次。
Ryan曾為Grade 2學生設計一個「Makey Makey」項目,讓他們利用各種回收物件,分組製作可連接平板電腦的鍵盤,從中明瞭導電體和絕緣體的概念。最後各組製成的作品各具特色,發揮無限創意。他說:「透過這個設計項目,學生便可應用多種新世代技能。」
科技融合藝術,同樣甚具啟發性。一眾Grade 5學生為準備聖誕早會的演出,學習旋律和樂譜的基本原理,同時利用電腦作曲軟件,以至了解編碼技巧,以操控機器人合奏。Ryan解釋,這個跨學科的項目,不但可讓學生明白樂理,同時結合電腦科技,趣味盎然。透過預演,他們亦可從同學和教師所提出的意見,優化設計,改良效果。「在過程中,他們不但吸收新知識,更運用解難和批判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最後,學生成功同步結合實物樂器、電腦輸出音樂和機器人演奏,作了出色演出,令人讚歎不已。
歷史學科亦可加入STEAM的元素,令學習過程更添樂趣。Ryan記得,該校Grade 7的學生在學習中國商代的青銅文化時,亦要親手製作這類古代器具。「他們先要明白青銅紋飾背後的含義和歷史背景,再憑着電腦立體繪圖軟件的技巧,設計模擬器皿,繼而以校內設置的3D打印機,製作模型,上色後便完成了一件件作品。學生從書本上的圖片,化為具體實物,深化學習和創作效果。」
(以上資料由香港美國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