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ie的長女Coey今年七歲,在中西區的Island Christian Academy(ICA)讀二年級。「Coey之前在油麻地某本地小學讀小一,好辛苦!」回憶起當時的情況,Vickie忍不住嗚咽起來,「中文、數學,進度完全跟不上!我每天要花不少時間跟她的功課,每天就是趕趕趕。」
女兒辛苦,Vickie更苦,然而只是小學第一年,未來漫長的學習生涯如何面對?於是Vickie把心一橫,在小一上學期便讓女兒轉讀國際學校。「我之前一直有打算過,但算來算去,經濟方面有問題,心想不如讓她讀本地小學試試看,始終是免學費的,比較划算。坦白說,之前那所小學是派位入學,其實也不錯,只是Coey應付不來 …… 最後便寧願花錢轉讀國際學校。」
英文能力 增加成功機會
相對來說,報讀國際學校小學部比幼稚園難,單是英文能力便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Vickie坦言,自己也曾讀國際學校,並在加拿大取得大學學位,比較喜歡外國教學模式之餘,也讓Coey有機會在一個英語環境中成長。「她讀基督堂幼稚園(Christ Church Kindergarten)時比較多機會說英語,同時我們在家亦以英語溝通,因此在報讀ICA時面試表現還可以。」原來未雨綢繆,難怪如此順利。不過,她表示ICA不設中學部,擔心日後如要升讀像英基的中學會有困難。
至於日後會否讓Coey到外國讀書,Vickie雖然自己「浸過鹹水」,但坦言會視乎女兒日後愛讀甚麼科目再作決定,「我和我丈夫都會尊重她的個人意願。」
專家意見
有家長想子女「學點中文」,原來也有家長不想子女被中文成績拖累,而選擇讀國際學校。《JobMarket》求職廣場出版人及行政總裁陳筱芬博士(Fanny)認為,本港家長有意轉讀國際學校不外乎幾個原因,包括普遍家長皆認為國際學校採用『愉快學習』的學習模式,而且功課量少,「加上不須面對小五呈分試壓力,希望藉此減輕子女的學習壓力。」
她續指,自公開試改制以來,中文科一直被稱為「死亡之科」,平均每年只有約逾半成的考生取得及格,家長恐怕子女失手的話,未能符合入讀本地大學的資格,「他們便決心鋪排子女日後到外國升學。」另一方面,有少數家長向她反映,他們的子女患有中文讀寫障礙,英文能力卻正常,「為了減輕用中文學習的科目,增加用英文學習,家長便讓子女轉讀國際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