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解碼

抉擇之道(三)

上兩期我依《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一書的概念,延伸到生涯抉擇的應用,談了首兩個原則Widen your Options(拉闊選擇)和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認清現實)。今期我們再討論一下第三個原則:理性分析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理性分析不一定指將所有利害因素化為數字,計算出最後選擇;重點在於要放慢腳步靜下來,從多一些角度作客觀的、較長遠的分析,比較不同的可行方案,是抗衡「一時衝動」的良方。很多時候,在關鍵時刻,我們往往因被情緒主導而左右了抉擇,往後卻遺憾不已。以下策略都是「理性分析」的重要工具:假如面對抉擇的是我的好友,我會給予他甚麼意見?


站遠一點,從一個客觀的距離檢視自己的煩惱,是令自己清醒的好方法。可運用「10 / 10 / 10原則」,想像你在十小時後、十個月後,以至十個月後,會為今天的抉擇後悔還是感到無愧?如你的答案是正面的,這決定應值得你付出努力吧!


另外,釐清你所重視的抉擇因素(Clarify our core priorities)也很重要─有哪些因素左右你的決定?例如興趣、能力、父母的意見和期望、師長和友好的影響、對未來工作和生活方式、經濟條件的期望等,有哪一、兩項對你而言是最具影響力的?為甚麼?


中三的阿明要選科了,理科成績很不錯,數學則在中流位置。他有想過將來從事資訊科技或工程科學工作。初步會選物理、生物、資訊科技,共三個選修科。他在考慮是否選M1/2(延伸數學單元)─根據學校選科機制,他可待中四上學期完結前確認會否修M1/2,然後開始逢星期六中午回校上課,即額外要多上半天課。應用「理性分析」的策略,你會給他甚麼建議?



撰文:何玉芬博士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
電郵:hoyukfan@gmail.com

 

何玉芬博士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

立即發送問題﹕